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用好电教媒体

时间:2022-04-21 12:28:33  来源:  作者:

摘要: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运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性、直观性的表现手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在盲目的、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没有考虑如何使用多媒体更为有效。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运用      电教媒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已步入了农村学校,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自从学校安装电教媒体以来,我一直坚持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我觉得如果能很好的运用电教媒体来帮助我们教学的话,就仿佛给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插上了一双翅膀,它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缺陷,让信息更多样,更畅通的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效率和能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教学中一些的感受:
一、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六十多年了,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讲话,特别是毛主席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群众的兴奋等的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在教学《黄河象》一文时,自知《黄河象》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设计制作投影片(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为什么脚踩砾石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这样即突破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说促写,提高写作能力。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情境。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说身边的变化”为例,先展示自己家乡发生的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想象,发现问题,为讨论做准备;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按这样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教媒体打破作文教学“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运用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育媒体因其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已成为当前优化课堂教学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就认为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那其实与黑板教学与播放录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没什么两样。聪明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石钟山记)一文的写景部分。由于学生缺少情境体验,很难把握夜泊绝壁的感受,很难理解作者夜泊绝壁的勇气,也不能自然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主题。如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映出一张“夜泊绝壁”图景,同时放出配乐朗诵,又录入“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的声音,以显示深山幽谷,怪石峰峋,森然可怖的氛刚,使学生身临处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资源丰富,增加课堂知识含量,提高学生掌握水平。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统一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储蓄、组合、分解、编辑、播放的过程,它集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图象、摄影、摄像、录象、VCD、录音带的声音、电视播放的内容、自己制作的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对各种有效信息进行交互综合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内容,在课堂展示或供学生课后查看,节省了教师对教材内容书写、讲述和教具展示及左右变换位置让学生观看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加了一堂课的容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又能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堂上消化吸收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如我在讲散文《春》中有关“春风”的片段时,在学生理解了春风的和煦、轻柔的特点及写法后,我又精选了五位名作家的不同地点的春风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加了课堂知识密度,又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了写景物片段时,应抓住其特点进行多角度的描述。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小学生思维方式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了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