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3-10-15 11:01:19  来源:  作者:陈杏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然,新大纲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纲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把思维的训练和能力,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 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敢于质疑,鼓励思维求新。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强烈的兴趣是靠学生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同时,兴趣还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地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让他们敢于质疑求异,善于提出问题。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用新的眼光、新的概念来审视一切、分析一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间接进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其意而为之。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做到允许求异,鼓励求异。如本学期的诵读欣赏课《垂柳》,文章赞扬了垂柳“不忘本的精神”,于是我提出,这个“本”指什么?教参的意思是“父母和祖国这个根本”,可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认为是做人的原则,有认为是别人的恩情,有的说是自己的身份地位……答案层出不穷。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才能最后达到创新作文的目标。事实证明,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创新求异能力的培养,在写作中,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也得到同步的发展。比如本学期的议论文写作中,对“小议班门弄斧”的题目,经过一番点拨,有的学生认为“为人必须谦虚,班门切忌弄斧”;有的则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应该创新,班门偏敢弄斧”;还有的提出“作为一个年轻人在班门要先学斧,再弄斧”……经过讨论争辩,学生的作文思路开阔,新的立意增多,写作时则善而从,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再 如以“雪”为题,可以想到以下主题:赞美它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赞美它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鞭挞他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千山枯寂、万木萧条;鞭挞它的虚伪懦弱——以洁白掩饰世界……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谱写作文新风。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奠定创新基础 
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其阅读能力、语言积累程度成正比。因此,作文教学中要认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感情,增强语言积累的自觉性。而丰富的语言积累,对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适当地增加了课文的篇数,旨在引导教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营养的主渠道,课文也就成了学生获取全面知识的一道大餐。教师应按所教课文类型不同,以精读课文的示范阅读教学去引导学生对略读课文及课外阅读文章的自读自悟,使学生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融会贯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除了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多了解一些为好。这一点,在新教学大纲中已经有了体现,规定了中外名著的必读篇目,要求三年不少于405万字的阅读量。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近来据观察,不少学生业余时间都泡在了电视前、网吧里。不能否认电视、网络的多种教育功能,它们对作文也有所帮助,但看电视、上网绝对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来促进作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及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提高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素材多了,要在作文上创新,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三.体验生活,加深感受,缔造创新之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发表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和前提。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过于简单化的并不少见。如果急于求成,“精品”意识较浓,希望学生多出作文,快出作文,出好作文。导致学生以作文选中的题材为依据,这篇搬过来,那篇套进去,“无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创新能力自然日以俱减。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尽可能把丰富学生的生活当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作文时真正做到叶圣陶所说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因此,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自然、关心社会、感悟人生,极主动地去接触生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看成是作文教学创新之源。

1.源于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但劳动实践机会是缺少的,这是普遍的现象,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生活的艰辛,写起有关家庭生活的作文极其枯燥,“妈妈做什么,爸爸怎么做……”我们就经常性布置学生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并且让他们多写一些类似内容的日记及作文。有位学生在初一时写了一篇《杀蟮记》,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看准一条蟮,双手往盆一捞,哈,抓住了,还没来得及笑,鱼儿轻轻一扭,就滑溜溜得逃于我的‘十指山’以外……好容易抓住了,把它放到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腾出右手拿起菜刀,刚想就肚子一刀,鱼儿不知哪来的劲,一挣扎,‘扑’的一声,居然自投罗网,跳进了锅里!哈哈哈,我禁不住狂笑,连忙扭大火力猛烧。哼!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我盖上锅盖,去弄另一条,突然,‘砰’的一声,我的妈呀!那阴魂不散的居然从锅里蹦了出来!……学生的剖鱼感受如此深刻,正是因为这是他真实的生活感受。

2.源于校园生活
校园多姿多彩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好来源。他们在此游戏,学习,交际,许多事情容易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用心感受,在其中发现独特之处。如校运会中,有个学生就写了一篇《为他喝彩》的文章,写了班中一位在1500米长跑中被“二(7)加油”的呼喊声所鼓动的男同学,在其他人已冲线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跑完全程的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发出“为这个特殊的胜利者喝彩”的呼声。后来,我把这篇文章张贴在“芳草园”中,告诉学生“说出你点滴的体会,就是创新的作文”。

3.源于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生活。如社会调查、野外郊游、收集剪报……如我就开展了“当一回小记者”,“对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调查”“关于绿色食品的调查报告”等活动,希望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增长了见识。事后他们谈起这次活动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就让他们记下自己这次活动中感受最深的经历,并撰写调查报告,结果,作文内容非常丰富,文章语言发自内心,真切感人。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延续创新之路。
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我们对生活化作文的评价以“生活题材为基础,表达真实感受为主要标志,分数(上不封顶)为激励杠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以作文反映生活。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新世纪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