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用行知思想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
时间:2024-01-15 16:58:09 来源: 作者:
【摘要】:文章借鉴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方法。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独创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教学中的实例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学生主体 创造性思维 社会实践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陶行知更在《创造宣言》中表达了对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毕生追求:“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 出自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53页。])。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潜能向显性的“引发”过程。数学不仅是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它更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教学更应当按照陶行知创新教育的思想,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产生主体地位的欲望,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嘴巴……。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当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便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了解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已通过亲身的活动来发现与创造数学,在实现认知的同化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实际测量这一课时,发给学生一个卷尺和三根标杆,让全班学生到操场上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操场两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卷尺只有20米,你怎样保证测量的路线一定是直的?你能计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吗?你能计算出学校的环形跑道的长度吗?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家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地讨论,有的自觉地看书,对照着书上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组织加工,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三个人拿着标杆,一个人通过观察先确定操场两头之间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再用卷尺在这条直线上测量距离,逐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把激趣、启思、致用三者辩证统一起来,不仅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保证。
二、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新课导入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积极探究的认知心理,所以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好奇”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是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动力因素之一。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 我先把学生引入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小白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踹成了平行四边形。小白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这样的故事情境引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欲望,不仅可以让学生回忆已有的数学知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也在情境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没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 出自《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知识。学生只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才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2.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上精心设计出有探究性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索的学习热情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再问: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追问: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又问: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回答各是180度。我引导: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学生们是通过老师的提问,以猜激疑,以疑促试,从试中发现了规律,这样获取知识,当然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发现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3.引导学生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幸福,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不失为是一种好办法。在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思维具有创见,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般解法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例如我在讲完圆柱体的体积以后,出了一道这样的例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通常的解法如下,先求出圆柱体的高:h=113.04÷(2×3.14×2)=9(分米),再求出圆柱体的体积:V=3.14×2×2×9=113.04(立方分米)。这时,我问:还有其它解法吗?学生们一脸茫然的表情,也有些学生在小声地议论。随即,我把圆柱体教具拼装成近似长方体倒放在手上,问:你能想到什么?经过短暂思考,有一位学生列出这样一个算式:V=113.04÷2×2=113.04(立方分米),其算理是:把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垂直切开,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根据V长方体=S底h,得到V圆柱体=S侧÷2×r。分析其算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富独创性的算法,我给予那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全班学生多动脑。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在素质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提出了有关素质教育理论,他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出自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他的观点与现今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前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学习“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用的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并非让学生创造出惊人的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只要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应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例如,在学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一块准备种植花草的正方形花圃边,请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种植方案,一半种草,一半种花,应该怎样种植最好看?方案越多越好,我们将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提交给学校。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且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一种美化校园的激情驱使着他们投入了绘制活动,创造的欲望逐步地高涨。学生要充分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内动和外动有机地结合。这样既让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又能体现出数学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创造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学生也会越来越聪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新时代之学生”,应该“用活书”,“活用书”,“书用活”([ 出自陶行知《新旧时代之学生》]),让他们自己拿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
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陶行之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让数学课堂充满创造的气息,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探索的状态,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会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创造宣言》,陶行知,选自《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北师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1931年10月《中华教育界》19卷4期。
5.《新旧时代之学生》,陶行知,1932年《斋夫自由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一件有趣的事小学生作文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之我见
数学课题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之我见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电教手段的高效应用
小学生作文辅导:我的烦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有效、有用、有价值之我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略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弊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