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八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年黔西南州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24 MB         整理时间:2022-12-20
文件简介:
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第15-26题为历史学科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对比下列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西方侵略势力均由海路经南海而来首先侵略广东地区
B. 战争过程中西方侵略者都攻占了北京
C. 战争后中国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数量在逐渐减少
D. 西方侵略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
【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反映了西方侵略势力均由海路经南海而来首先侵略广东地区,A项正确;鸦片战争没有攻占北京,排除B项;战争后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数量在逐渐增加,排除C项;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反映了西方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林则徐被道光帝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和英军谈判
B.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3.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在出现严重危机的形势下爆发的 B. 斗争目标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C. 都是农民阶级发起的运动 D. 都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本主义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太平天国没有反帝,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没有反封建,因此斗争目标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对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表述都不正确。B项错误,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自发的农民运动,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枪队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参与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 整场改革运动的实际主持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几个主要省份的督抚,他们只 做些模仿西方船炮的技艺工作,缺乏必要的才识与魄力。该运动
A.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大批民用工业 B. 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这一事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大批军事工业,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实现富国强兵,B项说法也是错误的,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就使得1895年后日本在华的工厂数量大幅度提高,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全军覆没,排除A项;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的政策针对的是国内的企业和个人,与外资无关,排除B项;甲午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排除D项。故选C项
6. 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从他本人的角度,他就是要迎着死亡,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持续改变中国。这里,梁启超称道的是( )
A. B.
C. D.
【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梁启超”“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和所学知识,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戊戌变法运动,但是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朝廷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出逃,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甘愿为变法而牺牲,希望用自己的死来警醒国人,图B是谭嗣同,B项正确;图A是康有为,排除A项;图C是秋瑾,图D是邹容,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但是是在谭嗣同之后为中国而牺牲,与题干“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7.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漫画中的文字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中国实力强大,让其他国家满意 B.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D. 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中国当时实力较弱,排除A项;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图片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8. 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A. 兴中会成立 B. 中国同盟会成立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中华帝国成立
【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帝国是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权名称。故D错误,符合题意;兴中会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9.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B.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对封建君主制度已经深恶痛绝,认为那是历史的倒退,但袁世凯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所以袁的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A项出现在袁世凯死后,B项不符合史实,C项出现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前,均与题干“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 从一个“普通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新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该刊物是( )
A. B.
C. D.
【10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新文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民报》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排除A项;《劳动界》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人刊物,排除B项;《国闻报》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报刊,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列有关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B. 北伐军从两广出兵北上,首先进军湖南和江苏
C.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D. 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1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要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被誉为“铁军”。经过两年多的征战,实现了全国统一,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 以下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 鲁迅—近代著名文学家,其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B. 冼星海—近代著名画家,擅绘花鸟草虫,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C. 张謇—近代著名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D. 齐白石—近代著名音乐家,创作有《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C项正确;鲁迅是近代著名文学家,其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骆驼祥子》是老舍著作,排除A项;齐白石是近代著名画家,擅绘花鸟草虫,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排除B项;聂耳近代著名音乐家,创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谱写了时代最强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13题答案】
【答案】天京事变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力量,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答案为:天京事变。
14.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是什么?
【14题答案】
【答案】五四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点睛】

15. 1935年,(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5题答案】
【答案】一二·九运动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故答案为:一二·九运动。
16.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6题答案】
【答案】大别山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括号中应填:大别山
17.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7题答案】
【答案】《申报》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2分。
18. 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选择,探索新路】
材料一 严重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毛泽东等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材料一中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它的提出直接跟哪次起义的受挫有关?
【思想领航,凝聚力量】
材料二 下列图片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统一了党的思想,凝聚了力量,引领了中国人民前行的正确方向。

(2)材料二中图1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图2遵义会议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3中共七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秉持大义,担负重任】
材料三 抗战时期某战役战绩表
指挥者 战役时长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说出这场战役的名称以及此战役产生的积极影响。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分别是哪些。
【18~21题答案】
【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
(2)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毛泽东思想。
(3)百团大战;影响: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 命道路的开始。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图一的古田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图二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图三中共七大确 立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小问3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结果: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
【小问4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过程中三大战役的名 称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22分。
19. 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材料三

材料四 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材料五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战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歌词的描述,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是谁,由他指挥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图2所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请问这场战役是什么?
(4)材料四中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19~23题答案】
【答案】(1)1931年;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大捷)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抗战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一“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1年,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全部沦于敌手,所以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消息报导的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人物是李宗仁,由他指挥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1937年9月, 林彪、聂荣臻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小问4详解】
依据材料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信息可知,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五“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心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得王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等。
20. 关注民生,引领未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现在以“中国近代史上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展开相关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同时逐步向地主购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哪次运动中颁布的?这个方案最终实现了吗?为什么?
(2)“民生主义”是哪位伟人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我国农村改革需要注意什么?
【20~23题答案】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实现;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带有很大空想色彩,很难实践中施行。
(2)孙中山;方法:核定地价、土地国有。
(3)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4)从农村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小问2详解】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第二问,根据材料“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同时逐步向地主购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可知,材料指出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核定地价、土地国有。
【小问3详解】
第一问,根据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小问4详解】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又超越了农民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土地改革之路,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因此,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维护农民的利益等。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1年黔东南州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昆明市官渡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昆明市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内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