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怎样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时间:2021-06-26 17:51:43  来源:  作者:苏粉梅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农村的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庐山的云雾》,本课是介绍庐山的美丽风景的文章。其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感。但由于农村学生,见识少,学生又没去过。因此,我特意收集一些庐山云雾的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美丽的画面,听着贴切的配音配乐,让图片与课文相互对照,形成了形神兼备、有声有色的灵动情境,例如:画面中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泻千里等,在山上游览,常会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学生们看过后,仿佛游览过一样,发出阵阵赞叹;情绪迅速被调动起来,上课的兴趣也浓厚多了, 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时,学生对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在嘈杂的声音下如何对话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当时的危险与紧迫,生动而形象,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一文时,课文第二段揭露了荷兰侵略者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通过大屏幕放映“荷兰侵略者侵略中国”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邓小平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早晨,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邓小平的遗像,听着哀悼邓小平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