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课改论文

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探

时间:2023-08-24 17:27:02  来源:  作者:高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
本文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的积极心态等方面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实情、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机会、情感体验、积极心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等新的教育理念已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新课标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我们应改变已习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从关注学生的实情出发,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材完全是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人文主题。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怎样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一种学习态度。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象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不要局限于课本,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的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决。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双向的关系,通过沟通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的真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如在五年级第七课《猎人进行曲》教学时,当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应他们的要求,我采取分小组的形式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一组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小音乐剧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不能不为他们的才华而喝彩,同学们的创意使我惊喜万分,虽然还有些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学习音乐的孩子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他人的愿望,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他们就会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加以创编,用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之中。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思想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如上学期12月份学校开展“孝敬之花庆新年”活动,一些有表演任务班级的老师强烈要求我利用音乐课包办代替,帮学生排练节目,害怕学生自己排的节目没有“质量保证”,影响演出效果。如果是从前,我的想法也会和其他老师一样,一定会一手包办,但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我决定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挑战,但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行动起来,推荐“导演”,商定“演员”。刚开始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节目内容、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后来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排练,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把排练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加班排练。到了表演的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情忐忑不安,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观看同学们的演出,结果同学们自编自导的节目迎得了现场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六(2)班的小音乐剧《常回家看看》让家长和老师赞叹不已,也让我感到很惊喜,同学们的能力超出我的想像,看得出节目形式、道具配合经过精心设计,剧情紧凑,表演非常到位,高潮处催人泪下,现场所有的人都饱含热泪,特别是同学们在念白处适时的加入了些响指节奏与和声伴唱的创意让我欣赏不已,相信此时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互动、互惠……在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优于教师的知识,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在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生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不能不顾学生的兴趣一味地排斥与贬低流行音乐,相反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兴趣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去选择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只要是情趣高雅、格调高昂的流行歌曲,都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唱。例如同学们向我推荐学唱周杰伦的《菊花台》、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周笔畅的《浏阳河》等流行歌曲在课堂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学生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保持着对音乐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的积极心态
一天,在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时,音乐刚响起我就听到有的学
生哼唱起来,其实这种情形我们经常会遇到:音乐刚刚响起,安静的课堂就会有人按捺不住,或跟着音乐哼唱,或随着音乐摇头晃脑,或用脚、手打着拍子,或即兴律动。这时如果我们为了维持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而把学生的“动情”强行的压制下去,让他们满怀激情而端坐不动,听老师讲解分析,那又是怎样的死板。“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其实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情感过程,是音乐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动了情,他们禁不住要表达这种“情感”,这时教师不仅不能阻止学生的行为,而要更多地为他们创设“动情”的机会,想方设法地增强音乐的魅力,音响的效果,用音乐打动他们,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特征在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音乐创作的一切手段,都是为表现这一本质特征而服务的。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接受音乐知识,其实是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便会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产生人与人,人与音乐情感上的共鸣效应。只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突出情感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

参 考 文 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安国.吴斌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新课程实施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新课程实施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冯生尧主编.《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