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4-01-15 16:54:50  来源:  作者:谈小芳  李秀权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增大课堂容量,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激发    提高    增大    优化

《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知内容,增强求知欲和主动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从学生特点出发,运用电教媒体的形、声并茂的特点营造课堂气氛的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声、形重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先播放这样的画面: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游乐园中观光的缆车,教室里水平开关的窗户等,教师引导:“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怎么运动的?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平移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平移的知识结构。又出示春暖花开,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玩风车的情境图,发现风车的运动情况“旋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很快的掌握平移和旋转,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
生动的动画课件伴随着学生的激情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内容情境,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用字母表示数” 的学习愿望油然而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够积极思索,大胆探究;对事物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从要学,爱学,学会,直至会学。使他们学得活泼,学得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启发诱导学生探求新知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过程。如,我在教“倍”的认识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先出示舞台上有35人,再出示台下5人,最后出示7名跳舞的学生,我发挥课件优势,动态显示例题,有助于学生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用已经初步构建的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获得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维模式”。提高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了解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化静为动、变动为静,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 
    计算机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为学生提供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大大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 
变教材知识的“静态呈现”为“动态探究”。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将教材知识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型课件,为学生创设人机互动的探究氛围。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把教材中“静态知识介绍”制作成网络型课件,变为学生的“动态生成与体验”性学习过程。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学习,深刻体验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与分类。特别是在三角形的分类中,发挥多媒体“可重复性”的优势,学生只要拖动鼠标,移动各个三角形,就可以轻松实现不同标准的三角形分类了。在这样的变“静态知识呈现”为“动态生成”的人机互动氛围中,学生不但了解了知识,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构建了自主与合作型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深刻理解新知,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了创新意识,张扬了学生个性。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人机互动中,学生获得了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自主与合作式的生成性学习,实现了师生角色、教学与学习方式等行为的转变,并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清晰化,活跃了思维,  将教学难点逐一突破,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增大课堂容量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从老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中继承教师已有的一点知识。如果备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软件包,同科教师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能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老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度,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的知识,使零散、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提供素材,创设思维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再现,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优化智能结构。
爱看电视的人,都会看到一条广告:一个孩子分蛋糕,四个孩子的时候,平均分成了四份,8个孩子的时候,又从中间横着切一到,巧妙的分成了8份……这是一条非常有趣的广告,它里面蕴含着很高的思维价值。因此,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在学生们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之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这条广告,并结合广告进程给学生提出问题,“四个人分蛋糕,每人得到几分之几,八个人分,每人得到几分之几?又有一个小朋友跟他平分这八分之一时,每人又得到了几分之几?”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大声讨论起来,他们被有趣的生活情景深深地吸引,表现出极高的思维热情。
这样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了学生的思维进程,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优化和教学的高效率。
    六、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丰富学生感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而数学课上展示给学生的知识却是很有限的。为了拓展数学教学,丰富学生的感知,我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加丰富自己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时,由于平时生活中学生运用毫米的地方比较少,学生对毫米感到陌生,因此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特别是谈到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时候,学生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测量特别特别小的物体时,用毫米做单位”这个认知水平,其余的很少能够准确说出来。为此,我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毫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降雨降雪等,学生欣赏着精美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配乐,倾听着老师恰当的解说,学生很快的了解了:在钟表、航空这样比较精密的领域,用毫米做单位;在生活中,统计降水量的时候用毫米做单位;在建筑领域,不管设计多么高大的建筑都用毫米做单位,这些都因为,用毫米做单位比较精确。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毫米的用处从“小”的范畴,扩展到了“精密”的范畴,因而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总之,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定能收到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的特点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年第17期
[2]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陶增乐
[3] 《新模式课与教学实践》                  霍坤  谭莹  徐世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