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初中作文

乡情作文4篇(七下二单元标杆作文)

时间:2022-03-18 09:53:58  来源:  作者:
 文题呈现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航
《乡情》一题,要抒发对家乡的情感。除了直接抒情,还可以间接抒情,将感情含蓄地融入写景抒情之中。
乡情是一个比较宏大的命题,写作时要寻找一个情感载体,不可泛泛而谈。
首先要思考故乡哪些具体的人、事物让自己印象深刻、深受触动;其次除了热爱、思念家乡,还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下笔之前,可以将故乡的情感载体寄托在人上,比如说家乡的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乡的童年伙伴,也可以将这种情感载体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如家乡的某一种特色小吃、家乡的植物、某一个地点等等。
将无形的乡情具体化,再在行文中选择恰当的描写角度或者虚实结合来凸显情味。

标杆作文
01.乡 情
王梓墨
又回到了故乡的小村庄,又回到了姥姥家门前,又看到了那棵枣树。枣树下还是那熟悉的身影,她正向这边张望。我慌里慌张地跳下车,“姥姥……”我扑向姥姥,像极了归巢的燕雀儿。(开篇点出“回乡”主题,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呵呵,回来啦!我的墨墨回来喽!”姥姥一边将我揽在怀里,一边歪着头上下打量我,“又长高了,又长高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十分生动,符合人物特点。)
一旁的爸爸见状,笑着指着枣树说:“这枣树也长高了啊,比以前更粗壮了!”
是呢,枣树的树冠又向外扩展了一圈,树荫面积更大了。我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傍晚,姥爷就会把木桌支在枣树下,一家人围着桌子,伴着落日余晖、夏虫鸣叫,吃着简单的晚饭。有时,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忘了时间,姥姥便特意多放上两个碗。黑子和妞妞也不会推辞,坐下来便吃。我也不知道这样吃过多少次别人家的饭。谁家都不会介意被蹭饭,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通过孩子们在小伙伴家里随意吃喝,写出了乡邻之间的淳朴温情。)
待到枣子将要成熟的时节,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日日围着枣树转,拍着手唱着一首不知名的打枣儿歌:出东门,过大桥,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唱着唱着终于等到姥爷拿着竹竿去打枣。一竹竿下去,玛瑙似的枣子纷纷砸下,我们就一窝蜂地钻到树下拾枣子,一把一把地往兜里揣。拾一阵儿,就跑到空地儿上吃一会儿,吃空了衣兜儿再跑来拾。这样几次下来,我们的小肚皮都撑得鼓鼓的,(对孩子们拾枣这一情景的细致描绘,将孩子们的活泼、调皮刻画得活灵活现。)只能看着姥姥招呼着前院的杜姨,后院的王姥姥,对门儿的盛德舅妈来拾枣,盆儿、笸箩、篮子……纷纷上场。再过几天,王姥姥蒸了枣糕,定会分给大家。我们几个小吃货抓起枣糕咬上几口,枣糕的香甜软糯让我到现在还回味不已……(通过姥姥招呼邻居们拾枣,表现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墨墨回来啦!”一声清脆的招呼,唤醒了回忆中的我。原来是对门儿的盛德舅妈,她笑吟吟地说道:“中午我蒸豆包,等会儿熟了让黑子给你送去哟!”
“好!谢谢舅妈!”我大声地应道。
站在枣树下,我环视着周围:房子更气派了,道路更宽阔了,枣树更粗壮了,村子更美好了。一切好像都变了,可故乡带给我的亲切与温暖,还有我对她的深切依恋,却从未改变。(结尾处抒情点题,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总评】
此文让人心里暖暖的。原因有三:其一,全文充溢着一种淳朴的感情,从孩童们在小伙伴家吃喝,到邻里共拾枣子、分享美食,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乡情; 其二,对故乡的人和物描写生动,质朴的乡亲们,挺拔的枣树,无一不温暖着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我们;其三,对美好童年的追忆,天真无邪的小伙伴,快乐单纯的童年生活,无一不让人心生留恋。小作者以生动、细致的语言,描绘出温暖感人的乡村生活,抒发了真挚、浓郁的乡情。
(讲评教师 陈凤)


02.乡 情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金尚中学 蔡栩莹
我的老家在汀州,那里有豪爽质朴的客家方言,有自编自演的地方小戏,有迎来送往的礼仪习俗,有传统风味的美食佳肴。生于斯,长于斯,浓浓的乡情已融入我的血脉……
乡情是白米果。有一次,邻居张奶奶邀我和奶奶到她家吃白米果。只见她把清水中浸泡的糯米捞起磨浆,装入布袋,压尽水分,取出蒸熟,舀入石臼,舂匀成粘面状,搓成圆柱形长条,洁白的颜色就像晶莹剔透的玉。张奶奶用瓷盘小心翼翼地端给我们,我靠在阳台的竹椅上,享受着时不时吹来的凉风,品味着白米果的香甜。分别前,张奶奶送了我们几块,那份乡情沉甸甸的。白米果,让乡情在我懵懂的心里播种。
乡情是豆腐干。一次,二姨从老家给我们带来一袋豆腐干,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妈妈说看到家乡的豆腐干,总有种归乡的亲切感。我问二姨豆腐干是怎样做的,她说是用浸泡后的黄豆磨浆入锅煮成豆腐脑,舀入净布,放入豆腐框,压板滤水,阳光晒干;还要把茴香、肉桂、八角等辅料用布包好入锅熬汤,加上酱油、白糖、精盐搅匀,再将豆干放入汤锅中略煮片刻,捞起铺晒于竹笆。好繁琐的工序啊!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豆腐干,一股香咸甘甜在口腔中弥漫。豆腐干,让乡情的种子在我心里发芽。
乡情是中秋祭江。每逢中秋节,客家村庞大的族群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我们也不例外。汀江侧畔,锣鼓声声,鞭炮轰响,热闹异常。温软的话语,质朴的笑容,传递着真诚。大家虔诚俯首,拱手默祷。大把大把的黄豆敲碎了汀江平静的水面,沉入缓缓流动的河水,我恍然觉得自己也是贡品中的一粒黄豆,随着众人,一起回到了我们的血脉之源——汀江水中。中秋祭江,让乡情的种子在我心里枝繁叶茂。
纵使时代大潮汹涌前行,纵使人们各居天涯海角,纵使故乡老屋荒草萋萋,传统民俗仍有众人守候,乡情之种仍在延续,其发达的根系与散落四地的同乡人紧密相连。
家乡,我爱你,你永远烙印在我心里。
【点评】
开篇用四“有”排比句,概括点明了乡情特色,然后用三个比喻式排比句冠于段首,将乡情物化,领起下文的内容。结尾用三个“纵使”排比句,说明无论情况怎样变化,家乡人对传统民俗的坚守不会变,乡情的延续不会变。文中的排比句或说明有关情况,或强化中心内容,彰显出了习作的结构美、语言的节奏美、情感的真诚美。

03.乡 情
尹琪善
家乡不是常回的,然而,虽已隔多年,家乡的那棵石榴树却总引我魂牵梦萦,情不自禁地惦念。
清晨,碧空云雾缭绕,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似童话中的仙境。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雾也渐渐散去,村子里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我的童年,便是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庄度过的。
太姥姥家在村口右手边的打头间,高大的石榴树已在不经意间蹿出围墙,要抬头仰望了。我又一次撒娇,向太姥姥讨要石榴树的故事。每当那时,太姥姥总伸手把我搂住,双眼微眯:“当年,不知是谁吃完了石榴随手撒落的种子,它啊,就从一棵小苗苗,长了那么那么高,这么这么大啊!”我心里欢喜,觉得特别神奇,抬头望了望太姥姥,瞥见的只有仰首是欢乐、俯首是怀念的恬静与从容。
我站起来,走到石榴树下,望着枝头这一颗颗饱满的石榴。不久前,花儿谢了,干枯了,那是它们开得疲倦了,放弃了美丽,于是悄然撤离枝头,却留下了果实。那时,我开始比谁都盼着秋带来的惊喜,比往日更强烈。果然,秋像是听见了我心底的召唤,纤细的树枝上结出了小小的石榴,也已有拳头大小了。渐渐地,秋用温柔的双手为它们换上了新装,它们迫不及待地长大、长大。
那纤细的树枝被大石榴压得弯下了腰,这棵虽高却不粗壮的小树,虽然结的石榴不多,但却颗颗饱满,像火灯笼,像羞红着脸的小姑娘。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石榴皮,里面满载着一颗颗晶莹剔透、小巧可爱的珍珠,晶莹中呈现出浅浅的粉,就像是小女孩见到了陌生人一般。过了几天,开始扑通扑通地往下砸,那石榴比拳头还大咧!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来到遥远的深圳上学,这里没有了石榴树。
去年秋日又回故乡,远远望去,最先迎接我的竟然不是那高出围墙的石榴树。我赶忙跑进屋子,问,为何树不在了?大家都说因为天气太冷,给冻死了。但太姥姥却嘀咕着,是累死了。
是啊!本就纤细的腰身,又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果实。那大而饱满的果实将树枝的全部养分汲取了,石榴树是在拼尽全力养育她的子女啊!压弯腰枝也在所不辞,她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一名高大的战士,也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
夕阳像燃烧的玫瑰,而我却无心欣赏。因为我再也见不到石榴树了,我那可爱的朋友。在院中玩耍时,再也没有什么伙伴问候我了。想到这里,我不禁黯然神伤。
我还记得那个穿着背心的小毛头,那是孩提时代的我,总喜欢与表哥们享受飞速奔跑的乐趣,享受被风亲吻的感觉。捉迷藏、纸飞机,还有那已经忘了歌词的童谣,都曾是儿时的一份宝藏。每天疯狂嬉戏得累了,我与表哥便会守坐在那棵老石榴树下,一边回忆留恋整天的快乐时光,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那如脸颊般红彤彤的石榴。童年,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在风吹过的树梢,悄然远去了。
我抬头望着家乡湛蓝的天空,肆意的风掠过耳际。若你问我,是什么让我对家乡魂牵梦萦?哦!是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还有那棵永远留在我心底的石榴树。
(指导教师 杨扬)
【点评】
全文围绕故乡太姥姥家的一棵石榴树展开,用清新温情的笔触,缓缓展开对童年时代故乡生活的回忆。故乡的山水、树木、亲人,即使远隔千里也总是令人魂牵梦萦,那是人类对故土和童年的依恋。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随着石榴树的逝去消散,全文弥漫着淡淡的怅然,也蕴含着石榴树无尽的生命力与希望。

04.乡 情
程 刚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可无论这里环境有多美,都逃不过生活的挑剔,全村100多口人,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生活并不富裕。
那一年,我们全家总动员,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终于还完了欠下的债务。父亲再也不用干爬山采药这样的危险活计了,他就在河滩上包了5亩地,搭了一个窝棚,在这里种瓜卖瓜。
瓜地旁边有条路,是村里人下山的必由之路,也是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说起来,人流量还是挺大的,瓜卖得挺好。
那一年,我上初中,每个周末都要回家。说是回去拿生活费,其实是想回去收瓜看瓜,多帮帮父亲。
瓜摊挣的是辛苦钱,卖一个瓜也就挣个几毛钱,所以,我平时都舍不得使劲儿吃。父亲却在这方面不上心,下山的乡邻,或是外出回来的左邻右舍,都喜欢在瓜摊坐上一会儿,和父亲聊一会儿。只要人一坐下来,父亲就到瓜地摘瓜,然后招呼大家吃。
我算了一笔账,每天这样白送人吃,每人消耗两三个的话,一天下来,我们可能就要少挣十块八块的。瓜摊一年到头就只能摆两个月,可光这样白送人吃,我们就要损失六七百块钱,我两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
为这事儿,我不止一次提醒父亲,劝他不要这样大方,还是要节省一点,可父亲每次都是笑一笑,也不和我争辩,乡亲们来了,他还是照样招呼大家吃瓜,我气得只能干瞪眼。
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一夜暴雨后,我有些担心,下这么大的雨,小河肯定要涨水。现在正是瓜的成熟季,瓜地又在河滩上,如果河水漫过河岸,那这个夏天我们全家就白忙活了。不行,得马上回家摘瓜,能抢摘多少就摘多少。
我迅速找到老师,写好请假条,急急忙忙往家赶。
可刚一进山,我的心就凉了半截,河水已经漫过了岸,不用想,瓜地肯定被泡了。
我的内心无比沮丧。经过瓜地时,看到整片瓜地已经被水淹得只能看见几片瓜叶时,顿时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我一跌一滑地沿着山路回到家,心里想着父亲会怎样伤心、怎样难过,也想了无数个方案来劝慰他。
可没想到,我的这些方案都白想了。刚进门,我就闻到一股瓜香,定睛一看,发现屋子里堆得满是香瓜。
“抢回来了?”我惊喜万分,进了屋便问父亲。父亲坐在那里抽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点了点头。
“这么多,您是怎么抢回来的?”我问父亲。
“孩子,昨天晚上下暴雨,我怕河里涨水,就赶忙进瓜地抢摘。摘着摘着,村里来了20多个人,都冒着雨帮我们摘瓜,一直摘到下午,直到河水漫过了岸,熟的、能摘的都摘下来了。你刘叔有关节炎,不能下水,可他还是顶着雨帮我们……”父亲一边说,一边带着骄傲的表情。
“大家啥时候回去的?”我一边脱鞋一边追问。
“摘完了瓜,大家身上都湿透了,全身都是泥水,我想留他们吃饭,可大伙儿都不留,都说这不算啥事儿……”父亲带着感激的神情又对我说。
那一刻,我的心里不知哪里来的激动,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
父亲不作声,抽着烟静静地看向一边。好一会儿,他才敲了敲烟斗,对我说:“孩子,这些乡情咱得记着啊!前段日子你总是提醒我,不要总招呼大家吃瓜。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村里人到了瓜摊上,哪个没有分寸,有几个是使劲儿来吃的,吃上一个半个就算多了,都知道我们生活不易。这次抢摘瓜,爸没提让大家来帮忙,大家都是主动过来的,少说也抢回了一大半,要是没有他们,我们今年的收成就算完了,这就是乡情。你说,平时送乡亲们几个瓜吃,算点啥咧……”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我低下了头。
那一天,我背着筐,装着瓜,挨家挨户到帮我们摘瓜的乡亲家里送。因为,我懂得了,送的这几个瓜,不仅是感情,也是恩情,更是什么都比不了的沉甸甸的乡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