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79 MB         整理时间:2024-03-21
文件简介: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前言
1. 阅读“前言”,完成各题。
三年的语文学习,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品读了古朴典(yǎ)____________的诗词、意蕴丰富的小说、各具风情的游记、真实生动的传记、客观鲜活的新闻……这些作品浸(rùn)____________着智慧,承载(A.zài B.zǎi)着文化。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学们,让我们梳理不同文体的阅读路径,走进异彩纷(chéng)____________的文本世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典(yǎ)____________ 浸(rùn)____________ 异彩纷(chéng)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载”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zài B. zǎi
【答案】(1) ①. 雅 ②. 润 ③. 呈 (2)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典雅,diǎn yǎ,(形)优美不粗俗。
浸润,jìn rùn,一指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二指浸染熏陶;三指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
异彩纷呈,yì cǎi fēn chéng,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承载 ,chéng zà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故选A。
二、古诗词阅读路径梳理
阅读锦囊: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阅读时可以从意象、典故、诗题、写作背景、直抒胸臆的词语等角度把握作者情感。
2. 古诗词填空。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如“征蓬出汉塞,(1)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雁”带有飘零之感;“正莺儿啼,(2)_______________,蝶儿忙”(秦观《行香子》)中的“燕”带有愉悦之情;“(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菊”隐含归隐的闲适。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语把握情感。如“(5)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中的“爱”流露出白居易对早春西湖的喜爱;“(6)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中的“怆然”表达了陈子昂生不逢时的感伤;“(7)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道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与担忧。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9)_______________,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比,期盼得到朝廷重用;“(10)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
【答案】 ①. 归雁入胡天 ②. 燕儿舞 ③. 采菊东篱下 ④. 悠然见南山 ⑤. 最爱湖东行不足 ⑥. 念天地之悠悠 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⑧.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⑨. 持节云中 ⑩.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⑪.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雁、与、郎、燕”等字词容易写错。
3. 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
旅次石头岸
〔唐〕张祜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
老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
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 ①. 惆怅 ②. 鸦 ③. 旅(次、旅次均可) ④. 思乡、怀人(伤感、孤独、惆怅)
【解析】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意思是心中惆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又见几行乌鸦飞过。“惆怅”一词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乌鸦往往是以萧瑟、衰败的意象出现,而表达情感呈现出压抑、苍凉、凄苦的特点。
第二空,“旅次石头岸”,意为旅途中暂时停宿在石头岸,由“旅”或“次”可知诗人身处异乡,正在旅途漂泊。
第三空,“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意思是故乡远在天边,而友人在江上旅途中也难以相逢。流露出诗人思乡、怀人的伤感、孤独(惆怅)之情。
三、小说阅读路径梳理
阅读锦囊: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阅读时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写作手法等角度探究小说主题。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概括情节】
4. 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述与插图相关的故事情节。

A.《骆驼祥子》 B.《海底两万里》 C.《水浒传》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A.祥子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后来趁乱逃走,并牵走兵营里的三匹骆驼。
示例2:B.在遭遇章鱼围攻时,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与章鱼英勇搏斗。
示例3:C.鲁达(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为他人伸张正义)三拳打死恶霸郑屠(镇关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第一幅图,这幅图是《骆驼祥子》中的插画,里边的一个人牵着三匹骆驼。结合名著情节内容可知,这个人是祥子,祥子在凑钱买了新车后,被宪兵连人带车抓去当壮丁。这是祥子的“一起一落”。后来祥子趁乱抓住机会逃跑了出来,还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逃出来后祥子大病了一场,昏迷的时候老是唠叨着骆驼,于是大家就送他一个外号叫“骆驼祥子”,既形容他人力车夫的身份,像骆驼一样任劳任怨,也形容祥子性格像骆驼一样忠厚老实。
观察第二副图片,这幅图是《海底两万里》的插图,图中有一艘潜水艇和一只硕大无比的章鱼。联系名著情节可知,这是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鹦鹉螺号”遭到章鱼的袭击。“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展开血战。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经过持续一颗中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章鱼。
观察第三幅图片,图中一个人指着被打倒在地的另一个人说话,旁边好多围观的人。这是《水浒传》中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鲁达本是渭州经略提府辖,武艺高强,性格豪爽,疾恶如仇。一日,他与李忠、史进于酒楼饮酒,遇见落难金氏父女。女子自诉名翠莲,被财主镇关西郑屠户强娶作妾,又被大娘驱逐并讨要三千贯赎身钱。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安排父女离开此地,然后去郑屠户的肉店,三拳将郑打死。
【分析手法】
5. 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果。
备选名著:A.《儒林外史》 B.《格列佛游记》 C.《镜花缘》
【答案】A.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画面,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示例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老丈人对他的称呼从先前的“癞虾蟆”到“贤婿”的变化,讽刺了老丈人势利的丑恶嘴脸<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社会风气)。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的虔诚态度,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B.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小人国因改变鸡蛋的吃法而与邻国发生36个月的战争这一事件,讽刺了英法之间连年征战的现实。
示例2: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小人国通过绳技选拔官员的场景,讽刺了英国政坛的腐败黑暗。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慧驷国中耶胡经常争抢闪光的石头,吃从别处抢来或偷来的东西的行为,批判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和嫉妒。
C.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无肠国中富人将排泄物收藏给奴婢下顿再食的情节,讽刺了富人的刻薄吝啬。
示例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淑士国国人表面上的举止斯文与内心的酸腐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他们的表里不一。
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等遭遇,讽刺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写作手法分析。
“阅读锦囊”中,对小说的讽刺手法进行了提示,“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讽刺手法,结合某本名著中的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如,选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作者在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的讽刺手法。

①夸张。文中写到范进参加科举考试20多次,总也考不中,终于考中却高兴得疯了,可怜又可笑。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他的丑态,使他热衷于功名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喜剧效果,但又让人生出深深的悲凉。
②对比。范进中举后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屠户由之前看不起范进转变为变为奉承。作者用对比突出地表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
③细节描写。当范进在守孝之时,不使用银镶杯箸,甚至也不用磁杯和象牙箸,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这一细节描述就像一把利剑,将范进虚假面具击得粉碎,从而也深深地刻画出了受到封建礼教影响下的文人内心深处的虚伪。这一白描手法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展示其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迁移品鉴】
6. 阅读小小说《歌唱家》,从讽刺手法的角度探究其主题。
歌唱家
张超山
①有一次,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
②他登上舞台,配乐准时奏响了,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准备投入演唱。
③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④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
⑤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歌唱家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气氛更加热烈了。
⑥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他一一握手。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歌唱家的手与善男信女们的手亲密接触的时候,他感到更加激动了,热烈的拥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喘息着,人们只知道他实在太激动了。
⑦配乐在继续奏响,没有歌声。其时,台下的人一群紧接一群,汹涌而上,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他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会场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后来,音乐结束了,歌唱家的握手拥抱却还没结束——台下一个人也没有……
(选自《北京文学》)
【答案】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歌唱家没有表演就坦然接受他人肯定、抬举的行为(歌唱家一句都没唱,就和观众握手,甚至扔下话筒,全力握手拥抱的行为),讽刺那些忘记本职工作、利令智昏(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没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从歌唱家角度分析)
示例2: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观众没有听到歌唱家演唱就给予肯定的行为(歌唱家第一句都还没唱,观众就响起了掌声,后来响起了更大的掌声,甚至有人跑上台来与他握手,把他抱得喘不过气来的场景),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从观众角度分析)
示例3:歌唱家一句都没唱,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最后歌唱家沉浸在互动中忘记了唱歌这个本职工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以及那些忘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从观众和歌唱家角度分析)
示例4:“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他握手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歌唱家忘情地与观众互动的场景,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主旨的探究。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如:①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主旨;②抓住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③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④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等。解答本题时,选择其中一点,从歌唱家或者观众的角度,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示例一: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主旨。如③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⑥段“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作者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观众还没有听到歌声,就表现出对歌唱家的无比热情和肯定,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
示例二: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如③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⑥段“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歌唱家一句都没唱,但是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
示例三: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表现主旨。⑥段“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⑦段“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⑥段“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⑦段“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歌唱家与观众互动时的忘情,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沉浸在别人的赞美中的人。
四、游记阅读路径梳理
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文章。阅读时可以通过所至、所见、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
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感知文本】
7.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聚焦所见】
8.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1)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体悟情思】
9. 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批注:第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悟精神】
10. 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答案】7. (1)岩羊(2)深入腹地(深入山谷、抵达山门)(3)岩画
8. (1)示例1:这个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贺兰山脉比作雄狮和卧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
示例2:这个句子连用两个“看不到”,突出贺兰山脉是一个不毛之地,并为下文写罅隙间倔强的植物和灵动的岩羊作铺垫。
示例3:这个句子多用短句,将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荒芜的植被等画面一一呈现,突出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粗粝不毛,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
(2)示例1:重音落在“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上。因为“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的矫健迅疾,“山之子”写出了岩羊的坚毅顽强,这样设计朗读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示例2:采用上扬的语调(后句比前句的语调更高)进行朗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采用上扬的语调,更能突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9. ①. 示例1:第④段 ②. 写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死亡之山,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被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
示例2:第⑥段写作者沿着山路深入时,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他想起了几万年前人类的生存,用手触摸,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手的温度,内心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泪水,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这一惊叹与思考。
10. 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镌刻者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不屈的剪影。这些品质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流淌在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的西北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1)根据第④段“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啊,是岩羊”,可提取“岩羊”填空;
(2)根据“山泉、峭壁、巨石”等事物,可定位到第⑤段,结合第⑤段中“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可用“抵达山门”“深入腹地”“深人山谷”等填空;
(3)根据第⑥段中“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可知,应填入“岩画”。
【8题详解】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修辞的角度。“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把贺兰山山脉比作雄狮、卧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的气势,结合第②段“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
从词语的角度。“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连用两个“看不到”,比“看不到植被和生命的痕迹”更有力,突出调了贺兰山脉给人的“粗粝不毛之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竟然在岩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活跃着灵动的岩羊,因此这个句子为下文写生命的灵动与神奇作了铺垫。
从句式的角度。这个句子没有长句,都是由短语组成的,短句简洁有力,“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看不到生命的痕迹”等,画面感强烈,突出了贺兰山脉巍峨雄伟、粗粝不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震撼之情。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从重音的角度。这是两个判断句,在第④段结尾,是对岩羊的赞美,重音应落在句末的宾语及定语上。“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在山岩间奔跑腾跃矫健迅疾之势,“山之子”说明了岩羊是这片粗粝之地独有的动物,是坚毅顽强的贺兰山的儿子。重读“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从语调的角度。“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由两个句子组成,后一句要比前一句读得语调更高。语调上扬,表现了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更加突出,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的姿态与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批注。
示例第③段段的批注,先从作者的远观的情景入手,再写近看的感受,最后写出作者的思考,可依照这个步骤,引用段落中的语句对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第④段,“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作者顺山路而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被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

第⑥段,作者“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此时作者联想到几万年前这里即有人类生存,“眼里涌出了泪水”,不禁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的惊叹和对自然与人类的思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文章结尾,作者感叹“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西北精神”是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触发的思考。
结合第③段中“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可知作者本以为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在巨石罅隙间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
结合第④段中“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作者看到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
结合第⑥段中“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可知山谷峭壁坚硬石头上的岩画令人惊叹,它们的祖先智慧和不屈剪影的见证;
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古人,它(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倔强、顽强、刚毅、不屈的品质,像贺兰山一样恒久地矗立在西北大地上,融入了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高古的“西北精神”——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


五、传记阅读路径梳理
阅读锦囊: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阅读时可以从传主经历、细节描写、他人评价等角度品析传主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沈千运
〔元〕辛文房
千运,吴兴人。工旧体诗,气格①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②名公。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③”其时多艰,自知屯蹇④,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A , B 。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
(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减)
[注释]①气格:气韵格调。②干谒:拜访。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衰老流落自当被弃而不用,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④屯(zhūn)蹇(jiǎn):比喻处境不顺利。
【理解字词】
11.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当时士流皆敬慕之 关联课内 (1)________
遂释志还山中别业 关联课内 (2)________
有薄田园 查阅字典:①稀薄,不浓;②(土地)贫瘠;③减轻,减损;④迫近。 (3)________(填序号)
儿稼女织 结合语境 (4)________

【补填诗句】
12.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相应的诗句填入文中的A、B处。(填序号)
①明月相随何处眠 ②白云劝尽杯中物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梳理经历】
13.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沈千运的人生轨迹图。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探寻心路】
14. 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沈千运归隐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品析形象】
15. 请将陈涉和沈千运进行关联,完成表格。
传主 陈涉 沈千运
出处 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__》 辛文房《唐才子传》
事件 从“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看出陈涉足智多谋。 从“当时士流皆敬慕之”“肃宗议备礼征致”看出沈千运__________
语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个“哉”字表示反问,陈涉自比鸿鹄,可见他青年时代就具有远大的志向。 “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一个“乎”字__________

【答案】11. ①. 全,都 ②. 放下 ③. ②/(土地)贫瘠 ④. 耕种,种庄稼,种田
12. ①. ② ②. ①
13. ①. 应举不第(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 ②. 遨游襄、邓/干谒名公(在襄州、邓州一带没游玩乐,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 ③. 释志还山/还山中别业(归隐田园)
14. 沈千运归隐的原因有:(1)他“数应举不第”,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2)“时年齿已迈”,他年纪已老迈,不愿奔波;(3)“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他觉得自己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4)“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利;(5)“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他喜欢“儿稼女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6)“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他不愿去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
15. ①. 史记(陈涉世家) ②. 富有才华(气格高古,声名远播) ③. (一个“乎”字)表示感叹(或反问),沈千运不愿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表现了他喜欢自由,不愿被世俗所累,甘愿归隐的情怀。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当时的读书人都敬佩仰慕他。皆:全、都;
(2)句意为:就放弃做官的志向回到山中庄园。释:放下;
(3)句意为:有一些贫瘠的田地菜园。薄:(土地)贫瘠;
(4)句意为:儿子播种女儿织布。稼:耕种,种庄稼,种田
【12题详解】
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意思是卖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意思是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应先“白云劝酒”再“何处眠”,即“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意思是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故A②,B①。
【13题详解】
考查内容梳理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天宝中,数应举不第(天宝年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可知,应举不第;
第二空,结合“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当时年纪已老迈,在襄州,郑州一带漫游之乐,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可知,遨游襄、邓或干谒名公;
第三空,结合“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释志还山中别业(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仕途险阻,就放弃做官的志向回到山中庄园)”可知,释志还山或归隐田园。
【14题详解】
考查文言内容理解。
结合“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的内容可知,沈千运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他年纪已老迈,不愿再奔波;
结合“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的内容可知,他觉得自己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
结合“其时多艰,自知屯蹇”的内容可知,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利;
结合“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的内容可知,他喜欢“儿稼女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去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
【15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第一空,结合“从‘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看出陈涉足智多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知,此处是文章是《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第二空,“当时士流皆敬慕之”,意思是当时的读书人都敬佩仰慕他。“肃宗议备礼征致”,意思是唐肃宗讨论置办礼物征召他来朝廷。由此可知,他才华横溢,声名远播。
第三空,“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意思是谁愿去当小官在风沙尘土中奔波啊!一个“乎”字表示感叹(或反问),结合“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可知,体现出沈千运不愿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的心愿,表现了他喜欢自由,不愿被世俗所累,甘愿归隐的高洁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沈千运,吴兴人,善写古体诗,气韵格调高尚箴古,当时的读书人都敬佩仰慕他,称他为“沈四山人”,天宝年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当时年纪已老迈,在襄州,郑州一带漫游之乐,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来到濮水之滨,有感于怀,题诗写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讟”。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仕途险阻,就放弃做官的志向回到山中庄园。曾经说:“简陋的居室中,也可以安身,有一些贫瘠的田地菜园,儿子播种女儿织布。仰卧闲居忘怀古今,自然足以度过这一辈子,谁愿去当小官在风沙尘土中奔波啊!”高适写《还山吟》来送行说:“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唐肃宗讨论置办礼物征召他来朝廷,碰巧他过世了,就停了。
六、新闻阅读路径梳理
阅读锦囊: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新闻阅读;还可以确定主题,选择对象,拟制提纲,进行新闻采访。
(一)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
大学生朱玳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校。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2023.4.5整理)
(二)
“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
记者:“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
马世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不少大学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终于放开了,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的推手。
其次,“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挑战24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
最后,“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以降低旅游成本。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账号”2023.5.6整理)
(三)
“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
5月5日,一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7个热门景点,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再也不敢“特种兵式旅游”了。
“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
(根据“腾讯网”2023.5.5整理)
【关注标题】
16. 从以上三个新闻标题中任选其一,分析这个标题的特点。
【设计提纲】
17. 如果你是记者,要采访新闻(一)中的大学生朱玳莹或新闻(三)中的青年小胡,请设计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
采访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观点】
18. 对于“特种兵式旅游”,你是否赞同?请写一则短评,要求100字左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合理。
【答案】16. 示例1:第一则标题既概括了新闻主要内容——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又连用“一天”“8个景点”“3个小时”等词语,冲击眼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2:第二则标题既概括了新闻访谈的主要内容——“特种兵式旅游”火爆的原因,又通过“火了”及感叹号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7. 示例1:采访对象:朱玳莹
采访目的:了解“特种兵式旅游”的利弊
采访问题: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特种兵式旅游”,你有哪些收获?
例2:采访对象:朱玳莹
采访目的:额“特种兵式旅游”的特点
采访问题:与传统旅游相比,“特种兵式旅游”有什么不同?
示例3:采访对象:青年小胡
采访目的:了解“特种兵式旅游”的利弊
采访问题:痊愈后,你还会进行“特种兵式旅游”吗?
18. 示例1:我赞成“特种兵式旅游”。第一,“特种兵式旅游”做为不一样的旅游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新鲜感;第二,这样可以降低旅游成本,性价比高;第三,“特种兵式旅游”是年轻人的旅游新方式,符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示例2:我不赞成“特种兵式旅游”。第一,“特种兵式旅游”是在短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走马观花,行程紧张,与放松身心这一旅行目的相违背;第二,这样的旅游时间紧,强度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可能会有损健康,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三,像博物馆,纪念馆等景点需要沉浸式的体验,不适合“特种兵式旅游”。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赏析。解答时,结合材料内容,可从句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
示例:第三则标题“‘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既概括了引发关注的新闻事件——“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又一目了然地亮出观点——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
17题详解】
考查采访提纲的设计。解答时,结合材料内容,抓住人物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示例1:采访对象:朱玳莹 
采访目的:了解“特种兵式旅游”的注意事项
采访问题: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特种兵式旅游”,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示例2:采访对象:青年小胡 
采访目的:了解“特种兵式旅游”的注意事项
采访问题:你觉得在进行“特种兵式旅游”时,应注意些什么?
【18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合理表述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特种兵式旅游”要因人而异,旅游时间短,资金有限,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特种兵式旅游”,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游览数量较多的景点,又可以降低成本,性价比高。旅游时间和资金充足,身体素质差,喜欢沉浸式旅游的人不适合选择“特种兵式旅游”。
七、写作(6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经网络投票,2022年“中国大书法年度汉字评比”结果出炉,“开”字当选。
[汉字溯源] “开”字两旁为两扇门,中间一横代表门栓,下面为两只手,表示用双手拉动门栓开门。
[词典释义]开:①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②打通;开辟。③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放开。④开始。
(选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请从[词典释义]中任选一个义项,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例文一:
打开自己
“8、4、9、9”我背着书包,怯怯地用手指拨弄着新教室门把手上的密码锁,门“嘀”的一声打开了,我却迟迟不敢进去。背上的书包好似有千斤重,那是一个沉重的茧,要把我自己裹在里面。
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学来到了北京。不过三天,我便如一颗黝黑的石头沉入水底一般,悄无声息地泯灭在了人群中。数学作业错误的格式会使我惶恐一节课,老师的几句不轻不重的责备亦可使我噤声泪落。爸妈说让我来北京上学是为了开阔我的视野,可是在我面前打开的大千世界终究不是我的。
我如往常一样拿出那个茧,准备把自己包裹在里面一整天。就当这时,我的命运轨迹好像被什么撞了一下,“第三排中间那个同学,就你,上来把最后一题写了!”那本不是什么难题,我颤抖着把过程抄在黑板上,并小声呢喃着向全班同学讲解了这道题。在我话音落下时,却如幻觉般听到了全班人雷动的掌声,还有老师不由分说砸在头上的赞扬:“这道题虽然难度比较大,但这位同学思路清晰……”恍然间,那个茧,似乎脱落了几丝。
就从那一刻起,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属于我,而我却可以让我自己融入这个世界。世界是开阔的,而我要做的,是打开,是打开束缚着我自己的那个茧。于是第二周,我祛除了往常的孤僻和爱答不理,主动向小组长提出演讲语文课件。这是我向这个世界打开我自己的第一步,当我大脑一片空白却清晰明朗的被光茹老师对我“口齿清晰,口才出色”的赞扬时,我做到了。
令我意外的是,老师将我推荐去了全校举办的演讲比赛。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并没有惊惶失措,因为我知道,打开我自己,不只要让别人看到我的优秀,更要展示给大家我的特长所在。我竭尽一个三年级学生所有的文采与思想写了演讲稿,而当我真正站上演讲台,用甜美的声音演讲着我的幼稚观点,时不时引发台下观众和评委的赞誉与微笑时,我仿佛已经抛下了那个茧,张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大千世界扑面而来的美丽与幸福。
最后的结果虽然只是三等奖,可我看到台下老师鼓励的眼神和同学兴奋赞扬的掌声时,就像我向世界打开了我自己,而世界也在向我徐徐打开它的大门。
一年后我升上了四年级,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与同学老师共享校园生活的点滴幸福。我知道,当你愿意向世界打开你自己时,它也会向你打开它宝库的大门。在里面,你会看到它所有的美好。
例文二:
为发现开辟道路
彭巴的发现,掀开了物理学灵动多彩的一页,奥斯伯恩的重视,让“彭巴效应”见诸理化史,而不是沉于少年的心底。试想,假设不是教授的偶然到访,这一发现将会在少年周围诸人的耻笑中湮灭,再无闪光之时。
发现很重要,它需要经验、智慧和洞察力为霹雳在适宜的时间划开天幕,映照人间。但是,为发现开辟道路却更重要。它需要用人类良知的巨木承接天雷,传承火种。在夜幕的黑暗中燃烧,以启春时浩浩。
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说:“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是广阔的太空,而是我自己的灵魂。”帕斯卡因对压强的研究,在物理史上彪炳日月,但他更引以为傲的,其实是对他人和自己发现的保护。
伟大心灵的意志都是相通的,拉姆齐就是一名为发现开辟道路的典范。当时化学界的无名小卒瑞利研究空气组分时总有一点气体无法去除,为此问题而困扰。拉姆齐没有像别人一样进行质疑的讥讽,而是与瑞利共同研究,发现了氦等一族元素,开始了化学史上关于惰性气体的崭新篇章。
伟大之所以是伟大,因为他们不轻易否认别人的发现,反而给那些慰藉无名者以自己的竭力帮助,来开创人类的崭新篇章。
遥想西方的启蒙浪潮,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卢梭写下社会契约的断论,激进地想把欧洲从封疆建土瞬间推向民主共和。卢梭的理想固然好,但他所宣扬的途径和手段不受主流思潮的承受。而他本人,也受迫害流离他乡。在这时,欧洲上空回荡着启蒙思想家的声音:“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等人为卢梭开辟了发现的道路,让他得以完善自己的思想。
今日,旧日思考的巨星们虽已陨落,但他们的思想依旧释放光辉,其中有一片耀光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照映着当今世界的民主思想。其实,这成就同样属于那个时代,它为卢梭开辟了发现的道路。
我们不是高挂穹顶的巨人,我们只是滚尘青史上一个平凡的个体。我们或许少有发现奇珍的目见远著,但我们不应轻易否认他人的发现不仅是自己的悲哀,也是时代开展的魂殇。真正需要的,是为发现开辟道路,为“彭巴效应”一样的发现开启山林,用平凡个体心中的高贵来接纳、帮助、推动新发现所驱使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为发现开辟道路,通向成就的殿堂。
例文三:
解封了
今天,是宅在家里的第50天了,这是一个难忘日子。中午的时候在卡点值班的爷爷回来了,他对我说:“孙子,外面的卡点已经全部解封了!可以到外面去转转了,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听了这个消息我一蹦三尺高,直嚷着让妈妈带我出去玩,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同意带着我和妹妹出去玩了,此时我的心像是中了五百万一样激动。妈妈却一直在“磨蹭”,我非常着急,恨不得妈妈长着飞毛腿,一个箭步冲下去。
走出家门,我感觉天上的云似乎也更白了,天也更蓝了,就连小鸟的叫声也让人听着非常悦耳。一路上风从我身边划过,没有了烦躁,没有了憋闷,我感觉凉爽极了,那颗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太阳有些刺眼,路上三五成群的人们走在一块儿闲聊着,似乎忘记了这场疫情战还未取得最后的胜利。“哥哥,哥哥看看这朵花多漂亮!”“妈妈,妈妈看看这朵花多美丽!”妹妹看着花,用手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突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的,放眼望去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它可没有因为疫情而忘记自己报春的使命。
突然,一辆蓝色的轿车,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嗖”一声从我身边飞奔而过,我想:也许他也在家里闷坏了,一个油门把所有的烦恼全部甩在了身后了。
路的左边是一片桃林,它们有的刚刚长出花苞,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它们没有因为春天的迟到,而放弃绽放。“妈妈,看看漂亮吗?”妹妹迫不及待地去折了一朵桃花,并把它戴在了头上,妹妹可真臭美呀!我和妈妈都笑了。
转过红绿灯,只见两旁粗壮的挺直着腰板的松柏,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向疫情认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真是应了眼前的景。此时我们走到了车站,我又看到了我的老伙计-公交车,经历了漫长的假期以后,也开始复工了。虽然卡点撤去了,但是超市前仍有人坐在那里量体温说明疫情到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控制。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妈妈带着我们绕了一圈,最后来到了文化广场,看那河堤两岸的柳条已经发芽了,那么青翠那么碧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让人看起来非常养眼。广场上没有了小商小贩,反而寂寞了许多,零零星星的人们,自由自在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笑着……
卡点终于解封了。生活,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
例文四:
开始为虫
你不能决定何时花开,可是,你至少可以选择让你的枝头挂上累累果实。
——题记
人的一生可以作出无数选择,可是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开始。
你不能选择自己是富有还是贫穷,美貌还是丑陋,聪明还是愚笨。就像一只青虫不能选择鸟作为它的开始,乌龟不能选择兔子作为它的开始。就像左思不能选择“玉树临风”作为他的开始,李白不能以官场得意作为他的开始。
你也许怨天尤人,甚至痛哭失声,责骂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苍天无语,因为它知道世上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以青虫为开始,就注定要躲避鸟的追杀;以乌龟为开始,就注定要忍受兔子的讥笑;以丑陋为开始,就无法躲开街头巷尾的冷言冷语;以失意为开始,就不能避免心中的痛苦。
可是,你要如何对待这已成的不公?上天给了你一个灰色的开始,你要编织出怎样的结局?你可以选择消极、诅咒、放弃,让你的人生在灰暗中匆匆收场,只期待来生一个像样点的开始。可是他生未卜来生未知,你怎能将宝贵的生命寄托给不可知的虚无?何况就算来世你成了口含宝玉出生的贵公子,一样可能千金散尽,那时,难道你还要等待下一个来生?或者,你也可以决定,从这个不如意的开始傲然站立,扯一缕彩霞为布,掬一捧星辰为扣,为你的人生制一件最美的彩衣。
开始为虫,你可以破蛹为蝶,在阳光下展开双翅的华彩,连雄鹰也黯然失色;开始是龟,你能够永不懈怠,让善跑的兔子也望尘莫及。
以形貌委顿为开始,左思写出了流光溢彩的《三都赋》,让他的名字比任何一个美男子都更流芳千古;以官场失意为开始,李白“但愿长醉不愿醒”,比任何一个达官显贵都更写尽了盛唐之音;你不能决定花开,却可以选择果实;你不能决定出身,但可以选择努力;《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说:“我猜中了这个开始,却没有猜到这个结局。”那是个太悲伤的故事,可是你是否可以说:“我猜不到这个开始,却可以猜到这个结局。”
上帝给了你一个开始,你收获了满天星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要求从“开”字的[词典释义]中任选一个义项,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开”字的[词典释义]有四项,分别是:①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②打通;开辟。③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放开。④开始。
①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一、审题立意:“打开”的意思可以作如下的理解:拉开;使停滞的局面开展;狭小的范围扩大。“打开”一词在这里还包含着写作主体的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人生观。本文在写作的时候,应该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象征义。打开包含两个方面,由内而外的“打开”象征着一种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小我走向大众、由袖手旁观走向参与的理性、积极的心理历程;而由外而内的“打开”则象征着一种探寻与发现、追求与展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则为打开真实的事物(例如窗户、门),写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则层面更多,有心灵的、文化的、理解的、宽容的、友谊的、道德的、情感的等等。可拟题为“打开心灵的那把锁”“锁终于打开了”“打开那扇窗”“打开心扉”“我打开了那扇门”“打开”等。通过写作,表达某种情感,或给人的思想以正确的引领和启迪。
二、构思选材:充分发挥联想或想象,选定好写作内容(即象征体、比喻体)。“打开”包含着一个过程,一种变化。因此就要写明是如何打开的,打开的过程是我们要详写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材。例如,可以写“我”是一个内向且不愿意与外界交流的孩子,每当老师布置活动时总是退缩,直到有一次在大雨中,一位素不相识的叔叔舍身相助才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坦然地走向光明,走向温暖。
②打通;开辟
一、审题立意:“开辟”的意思是:打通,开拓,创立等。“开辟”一条新路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也是寻求生存的一种方式。据此可以拟题为“开辟光辉的未来”“开辟新道路”“开辟新世界”“开辟人生之路”“开拓与创新”“做新时代的开拓者”等。通过写作,给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构思选材:此题适合写议论文。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一个企业的发展到了瓶颈期就得另谋出路,学习解题陷入困境就得想办法解决,人生之路同样如此,想办法应对一次次危机,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可以以名人或名企的事实作为有力的事实论据。例如邓小平面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胆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开辟出中国发展新道路;哥白尼敢于打破地心说旧日权威,创新构造了日心说,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世界;牛顿敢于打破固化思维,发现了万有引力,开辟了物理界新天地;乔布斯果断和微软合作,开辟了苹果新市场等等。
③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放开。
一、审题立意:“解除”的意思是:去掉,消除,放开。可以是解除封锁,解除禁令,解除限制。可以以此为话题展开思路,理解为自然的解封、居家的解封、情感的解封、心灵的解封等。据此可拟题为:“解封了”“重见阳光”“和好”“握手言和”等。立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等;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挑战自我,相信自己等。
二、构思选材:此题选材较为广泛,既可以写真实意义的解封,也可以写精神层面的解封。例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是自然界的解封;复工复学,秩序恢复,这是社会生活的解封;消除隔膜,解除误会,这是情感的解封;认可自己,自我和解,这是心灵的解封。可以略写“封”详写“解”,最后要强调“解封”的收获,明白的道理,适度升华主题。善于捕捉细微之处进行细节描写:如写人物突遇状况时的心理变化;被封时的场景描写;解封时的感人瞬间等。写出真情实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④开始。
一、审题立意:“开始”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词语,它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以及新的生命。如同人的一生中,一路走来的路途都是由一个个开始构成的,而每次开始都意味着着一次鲜活的重新出发;“开始”意味着新的起点,它象征着希望和激情,让我们看到了前方光明的未来;“开始”也是追逐梦想的起点。据此可拟题为“从零开始”“从沟通开始”“追梦的开始”“从那天开始”“青春,追梦的开始”“从那一刻开始”等。通过写作,表达对人性真善美的赞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二、构思选材: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叙写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惧失败,重新开始的事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引用有关“开始”的名句,比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事开头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联系这些名言、俗语中蕴涵着的道理来选材。例如: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领头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施利华靠三明治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梦想;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最终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新开始再写一次,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等等。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浙江省嘉兴(舟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