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528.50 KB         整理时间:2021-12-23
文件简介: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8 崔颢《黄鹤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中考题)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8-9题。(共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__①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__②___。(2分)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历历  ②芳草的茂盛
9.答案示例:
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共3分。尾联的情感,1分;鲁迅的心情,1分;二者关系,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9 《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福建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一)(6分)
3.(3分)C
4.(3分)【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7市中考题)


20.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  陆游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示例1: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示例2:我选择《从军行》。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言之成理即可)
11 《暮春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5. 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2分)
6. 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5.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6. 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1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20.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  陆游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解答】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矢志报国的决心和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残梦》:首句写梦境,回忆铁马冰河的战争经历。次句回到现实,年华老去,报国已无能为力。第三句写景,风雨满山,天色未明。末句抒情,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已白头的愤懑之情。《从军行(四)》前两句写景,表现了边境的荒凉与苦寒。第三句叙事,表现战事的惨烈。末句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选择《残梦》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因为这三首诗词感情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作者矢志报国的决心,也隐含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可以选择《从军行》与上面两组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因为这三者同中有异,可作比较阅读。《从军行》除了表现一心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外,还描写了边塞恶劣的环境,表现了战事的惨烈,再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姿。
答案:
示例1: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示例2:我选择《从军行》。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译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3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1.(4分)(1)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泰山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2)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4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6.(6分)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惜不得”的意思是舍不得。太监差役们硬是要把一千多斤的炭抢走,卖炭翁舍不得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差役们把辛苦烧的炭抢走,从中可以体会到卖炭翁万般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没有充满着希望。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卖炭翁》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进行对比,衬托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进行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答案:
(1)C
(2)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题)


二、精读·品文化精髓(共38分)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 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 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 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
D. 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11. 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2分)
 
 
答案:
10C    
11. 示例: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16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5小题,3分)
15.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17 《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8.(5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的特点。
 
(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
答案:
(1)听觉;地势险要。
(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点评】这是一篇诗歌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理解和概括诗词内容、鉴赏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18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


10.(4分)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所属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2)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分析】《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的题材和表达情感意象的把握。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是一首边塞诗。“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把握。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D.“挥手”这一动作体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乐观豁达;“班马鸣”(或“萧萧“)化用典故,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C。
答案:
(1)边塞诗;“羌管”和“霜”。
(2)C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点评】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9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词鉴赏(4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2分)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2分)
 
 
 
答案:
15(1)“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2)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20 李商隐《无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


四、古诗词鉴赏(4分)
7.(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        的代称。

(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答案:
(1)早晨  信使
(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1 《登飞来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9.(2分)古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分析】《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散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故选:B。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2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34分)
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B.以彰其咎      彰:表彰。
C.属以后事      属:通“嘱”,嘱托。
D.效忠贞之节    效:贡献,献出。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报先帝而忠陛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残年余力
C.召亮于成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继之以死                  公将鼓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
B.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
C.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D.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等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断句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CD.正确;
B.有误,“彰”应该解释为:彰显、揭示。
故选:B。
(3)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A.而:表并列/而:表并列。相同。
B.以:把/以:凭借。不相同。
C.于:在/于:到。不相同。
D.之:到/之:音节助词。不相同。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乙文则以叙述为主,融以描写。
故选:C。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句重要词语有:临,面对;涕零,流泪,落泪;不知所言,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什么。整句的意思是: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②句重要词语有:无,无论;巨细,大的和小的(事情);咸,全,都;于,由。整句的意思是: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答案:
(1)D
(2)B
(3)A
(4)C
(5)①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②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2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一、(15分)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词牌名;“悠悠”,形容长江水悠远绵长;“兜鍪”,古代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形容孙权英武善战。
B. “何处望神州”?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词人悲愤不已。由此抒发对古代同是镇守江南的年轻气壮、英勇征战的将帅之才孙权的呼唤。
C. 远眺大江南北,“满眼风光”无限美好。只是故土沦陷,兴亡难料,面对美好江山,词人却是满心的抑郁与伤感。
D.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也表达了要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壮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误,“年少万兜鉴”中的“兜鉴”指古代作战时,士兵所戴头盔,这里是用借代的修辞,指士兵。
故选A。

24 张元干《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三月晦②,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②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8. 下列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
A.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B. 《江城子·密州出猎》
C.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 《卜算子·咏梅》
19. 下面是根据本词改编的湖本片段,请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友人:又是一年春去也,又老了一岁喽!(摇头)唉……
词人:老朋友,虽然我们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①_______
友人:(悲伤地)看看,看看,你我的胡子都白啦!
词人:②(     )这些不妨事,阻挡不了我们留住春天的精气神嘛。(高兴地,举杯)来来来!一起来!别让花儿笑话咱们。
 
 
 
【答案】18. B    19.     ①. ①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    ②. ②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词,通过插花起舞、把酒留春,表达了词人壮志依存,不服老的襟怀。作者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 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诗人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的悲观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之情。
就词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不忘中原遗恨,报效朝廷的豪情来说,B项的词作与本词的情感最接近。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句内容的能力。
首先读懂整首词的意思,然后结合相关的诗句填写合适的语句。注意上下文连贯。
(1)根据“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分析,第①空可填写“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
(2)根据“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分析,第②空可填写“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25 韩愈《湘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六)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选自《唐诗百家全集》)
【注释】蘋藻,一种水草,可当祭物。
18.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
19. 一、三句和二、四句为什么要从虚实不同的角度描写?
 
 
 
 
 
【答案】18. 英魂无处凭吊的迷惘、惆怅。   
19. 虚实结合,将眼前神秘愁惨的气氛与神秘空灵的意境融为一体,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写作背景来分析。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的惆怅,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作用。“猿愁鱼踊水翻波”意思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是实写,渲染了神秘愁惨的气氛,是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蘋藻满盘无处奠”意思是“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这也是实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自古流传是汨罗”是虚写,“空闻渔父扣舷歌”也是虚写,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激切哀愁的气氛与清空孤寂的境界融为一体,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2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题)


13.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1)—(3)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有怀”的意思是              。(1分)
(2)运用典故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在用典中提到了哪三位历史人物?(3分)
                                                                                       
(3)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作,作者采用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你从这三问三答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3.(7分)
(1)(1分)有感而发、有感想(意思相近即可)。
(2)(3分)曹操或曹孟德;刘备或刘玄德;孙权或孙仲谋(每空1分)。
(3)(3分)读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1分);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
国无门的愤懑(1分);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1分)。(围绕以上3点作
答,意思相近即可。)

27 《山房春事(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题)


(一)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9.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概括作答。
10. 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9. 描写了梁园日暮的萧条之景和庭树繁花盛开的艳丽之景。   
10.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或盛衰无常)的感慨,《钱塘湖春行》则表达了诗人踏春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的一、二句描写了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这是一幅梁园日暮的萧条之景。诗的三、四句是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描绘了一幅庭树繁花盛开的艳丽之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是吊古之作,写梁园的春景,看似怀古,实为感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2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13.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阙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2分)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运用典故角度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答案:
(1)时间之漫长久远;词人思绪之无穷。
(2)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9 《关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二)关雎(7分)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4 分)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30 《己亥杂诗(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海南省中考题)


二、品味与鉴赏(3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6~7题。(5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2分)
7.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3分)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1)               (2)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分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前两句中西斜的落日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①为“白日斜”,答案②为“吟鞭东指”。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
②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答案:
(1)白日斜   吟鞭东指
(2)①比喻
②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3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北省中考题)


第二部分(5-22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7题。(共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人名)。(1分)
6.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答案:
第二部分
一、5、岑参
6、题目的理解:从字面意思看点出了送别的背景是下雪天,点出了事件是送别武判官归京,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边塞诗;深层意思是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B

32 《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7~18题。(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 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2分)
 
18.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2分)
 
答案:
17.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18.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即可。2分)
 

3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9.(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3分)
 
 
 
 
 
【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故选:C。
(2)本题是对作者情感的考查。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答案:
(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点评】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 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0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 贵州省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1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 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 辽宁省抚顺市、葫芦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