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综合论文

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之我见

时间:2021-06-23 16:08:58  来源:  作者:郑群芬

【摘要】: 
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有健全人格、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高创造能力的人才,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而且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必然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未来社会中难以适从,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将物理知识的教学与“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渗透STS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STS教育  课堂渗透  课外渗透   考试渗透
(一)课堂渗透
这是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1.挖掘教材中相关内容。
教材中进行STS教育的素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利用这些教材内容进行STS教育渗透。例如,“噪声的危害及控制”一节,主要介绍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以及减弱噪声途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树立噪声也是一种污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适当介绍现在社会上的几大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的危害及其除治方法。“液化”一节的教学中,通过液化方式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庭中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通过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降低温度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从而促使物理学家研究低温的获得技术。低温技术的突破,使得火箭中用液态氧作为燃料成为现实,通过本节教学,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蒸发”一节,教材中介绍了水是人类宝贵资源,在干旱缺水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的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从而减少输水过程中渗漏和蒸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节水意识,又让学生充分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归纳:一是开发新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以节约能源。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2.灵活利用阅读教材。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不少的STS教育素材,例如,在进行阅读材料“电冰箱的原理”一节的阅读指导时,结合书中的示意图,介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制冷剂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破坏了生活环境。目前无氟冰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材料的阅读指导,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新途径。阅读材料“我国古代的杠杆”,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杠杆原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巧妙的应用,而且做工精细,现在广大农村及城市的部分市场中仍然使用根据杠杆原理制作的杠秤,从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3.必须重视选学内容。
教材中编排了一些选学内容,尽管这些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但这些内容大都是当前的生产生活中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如教材“火箭”一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教学和观察火箭的作用,了解神舟九号的相关知识。“半导体”一节所展示的半导体奇妙的电学性能,如压敏元件、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有用的电子元件”中集成电路的作用,“超导体”中介绍的导体的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磁悬浮列车,等等。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们人类不断走向文明。
4.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
章节后面的习题,对学生知识的应用有很大的作用。第二册第十一章习题中,通过分析防汛报警器,从而使学生了解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自动控制技术。习题中还有楼道电灯开关的设计、电铃的制作等等。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会知识,进一步感受物理知识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二)课外渗透: 
1. 开设课外物理活动课,可由物理老师兼职劳动技术课,利用物理中学到的力学知识设计小板凳,利用所学电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制作电子门铃等。即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又巩固了物理学知识,同时还可将科学、技术、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开设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等; 
2. 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创建 STS小板报等活动; 
3.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4. 利用多媒体传播信息,随着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一点越来越容易实现。利用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在网上搜到许多与 STS有关的图文视频信息,另外,近年来市场上也涌现出许多可利用的科普类影片的 DVD,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PPT将它们整合后加以利用。
(三)、考试渗透 
在考试中,也可以将STS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试题要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近些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我们也发现各地的物理中考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在2012年桂林市中考物理试卷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去伪存真题中的第4题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船承担着如图1所示的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下面的哪种方式来实现(时势)、第17题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钥匙相当于什么?属于什么机械(生活)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进而增强学生考好物理和学习的信心。一些计算题也有很大的改进,一改以前让学生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计算、解决问题的情况,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所感受,进行有意义的计算。
如第28题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
“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洋底部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已经查明的储量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三分之一。
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1m3可燃冰可转化生成164m3的甲烷气体和0.8 m3的水,已知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 J/m3。
桂林市新开通的301路公交车,使用LNG天然液化气为燃料,这种燃料的主要成份就是甲烷。
如果301路公交车满载乘客时总质量是6000kg,1m3可燃冰转化生成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供公交车满载时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640min,行驶中公交车受到的平均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则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实际功率和效率各为多大?这样的一道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科技结合起来,与新能源的利用,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很好的STS教育渗透到考试当中,学生在利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对STS的思考和认识,对学生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影响。
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一定会提高学生钻研科技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加强学生科技素质,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是科技的发展,未来人才是全面加特长的人才。今后我们一定要深入实验探讨STS教育,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目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