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下载
文件名称: 浅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6.50 KB         整理时间:2021-07-07
文件简介:
摘要: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首先信息技术应当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此外,信息技术也应当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相结合、最后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相结合 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
首先信息技术应当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此外,信息技术也应当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相结合: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最后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即是集中注意,时间也比较短暂,他们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只要有兴趣的东西才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高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有时也从兴趣出发,受兴趣的左右。并且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时,就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时,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无论怎样讲,同学们总是不能真正理解,只能机械地接受。现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这部分内容制成课件。首先出示动画孙悟空用米尺测量黑板长度,连续量了两次以后,剩下的不够1米,即黑板的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接着出示熊妈妈准备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孩子,怎样分?每个孩子分得的苹果能用整数表示吗?这种突破时空限制,使枯燥的知识能通过动画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于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分数就是在实践生活中产生的。然后又通过幻灯片,视频逐个出现下列图形及文字:

 把一块饼干平均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
分给2份,每份 成4份,每份是它的 份,每份是它的
它的 。 3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 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
分成4份,1个苹果就是这个整 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
体的 。 占这个整体的 。


这样反复运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声音、颜色等表现功能,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带领学生感悟数学图形的美,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使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了,同时又讲授新课打下基础,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使数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四十分钟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学生们看到多媒体提供的各种图案时,兴趣盎然,他们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了轴对称成图形,弄懂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重在参与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结果的机械记忆。知识不再只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况下,借助于教师和媒体的帮助而获得的。如:我在小学数学《利息》这部分知识教学时,先设计了一组“小丽存钱”的动画:通过存钱、取钱、观察墙上悬挂的利率表、观看存款凭条、款凭条、存折等视频画面,不仅使同学们明白了本金、利率、利息、税后利息的含义,而且学会了怎样储蓄。课后,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并算出到期能取回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结果统计,全班85%的同学都去了银行。可见,教师不能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着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导者,这一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活动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后进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举手,教师也只能让个别学生发言。学生练习时,教师的巡视范围也是有限的,只能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只有自己或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看到,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合理利用多媒体,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设计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从教师机上及时看到每位同学的作品,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并对作业出色的同学进行表扬。最后可将学生设计的各种轴对称图案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刚开始只会把两个图形进行组合,看了别人的作品后,也能把多个作品进行组合,拼出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共享成功的乐趣,分担学习的困惑,既让学困生增强了信心,又让学习好的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觉地向学习目标迈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互相学习,增强课堂的信息量,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孙杰远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
3、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黄甫全 《电化教育研究》2002 ( 7 )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之我见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探究与交流的巧用
  •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圆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
  • 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案
  •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 教科版必修高一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 闽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