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下载
文件名称: 数学课改论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3.00 KB         整理时间:2021-04-24
文件简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才的创新能力日益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讲究策略,如: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释疑;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等,这些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针对这几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创新 创新兴趣 动手操作 质疑释疑 求异思维
在我们中山市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跟上形势,也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就必须讲究策略,在教学中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较好效果,这些策略包括:学生的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并释疑;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等几方面。
策略一:学生的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处理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以往都是先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再画圆这样的步骤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很被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提高。在这节课中,我做了大胆的调整,改为先让学生利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掌握画圆的方法,根据剪下的圆和自学课本来清晰认识和理解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通过量、折的方法得出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通过大小不同的圆验证了“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同的圆里才成立。教师这一点点创新的做法,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
策略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创设“举行动物赛车比赛”情境引入新课:小白兔、小猪、小熊、小狗举行赛车比赛,它们的车轮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轴在圆心)、圆形(车轴不在圆心),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猜猜谁跑得最快?学生说:“小熊跑得最快”。看完赛车比赛后,我便顺理成章提出“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上”的赛车跑得最快呢?这样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
策略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创新技能。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采取6人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老师的问题提示(①用什么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②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适当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等形式来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求知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而且它们的面积相等。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所拼的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四: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并释疑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学会释疑。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0”没有倒数?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时马上有一位学生举手说:因为互为倒数的乘积是1,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找不到一个同“0”相乘等于1的数,所以 “0”没有倒数。我指着板书引导说:“7的倒数是,把7看作,所以7的倒数是 ,还有其它理由吗?”这时有一位学生不由自主站起来说:“0”也可以看作是,的倒数是,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实践证明,学生学会质疑并释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五: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1、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倡解题思路的多、新、奇、活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手段。
如:“有水泥60吨,先用3辆同样的汽车一次运走15吨。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水泥一次运完,需要这样的汽车多少辆?对于这道题,教师要求只列式不计算,比一比看谁用的方法多,这样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列出4种不同的算式:
①(60-15)÷(15÷3) ②60÷(15÷3)-3 ③3×[(60-15)÷15] ④3×(60÷ 15)-3
然后学生回答每一种方法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长期培养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不断提高。
2、一题多变
对题中的条件进行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求出相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如:
a、黑兔是白兔的。
b、是黑兔的。
c、黑兔比白兔多。
白兔有60只, d、黑兔比白兔少。 黑兔有多少只?
e、比黑兔多。
f、比黑兔少。
3、一题多问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在教完“比”的知识后,我设计了一道补充问题练习题:六(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学生从各个角度考虑提出不同问题,并予以解答。
a、全班有多少人?
b、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c、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d、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e、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f、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g、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
……
给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环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能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又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除了前面提到的五点之外,还应该在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和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并善于想象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承担基础教育的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艰巨而重要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① 关文信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②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③ 管建福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