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下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简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690.00 KB         整理时间:2024-03-31
文件简介:
15 驿路梨花

1.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文中“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体会文章题目的妙处。
4.感受文中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云南哀牢山深处,有一片美丽的梨花林,那里不仅有洁白清香的梨花开满枝头,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正在流传。让我们循着梨花的香气,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驿路”“陡峭”“休葺”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背景链接
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2.目标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
人 物 与小茅屋的事件 做事的目的
“我”和老余 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的精神
瑶族老人 归还粮食;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
解放军战士 修建小茅屋 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
◎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

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

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①课文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其间还通过设置层层悬念、误会来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显然比平铺直叙更胜一筹。②文中还有两次插叙,第一次是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第二次是梨花的妹妹讲述解放军修建小茅屋及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这两处插叙使叙事波澜起伏,行文多变,也令所讲故事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3.目标任务三:再读课文,欣赏构思。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
设置悬念
概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结果而阅读下文。
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学习任务单
悬念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会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念二:瑶族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
误会二:遇上一群哈尼小姑娘,以为其中一个是梨花且是小茅屋的主人。
悬念三:哈尼小姑娘告知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个房子呢?
释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小茅屋方便过路人。
[参考答案] 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②碰见瑶族老人,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
③解放军淋雨露宿,学雷锋精神
◎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与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目标任务四:深层阅读,感受精神。
◎梨花掩映下的小茅屋里发生的故事生动有趣,与小茅屋有关的人都善良、朴实,在这一群人中,谁才是小屋真正的主人呢?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精读课文,勾画出小说中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谈一谈。
【示例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和老余,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茅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
【示例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他四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还专门来送粮食道谢,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他人。
【示例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的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照管小茅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
【示例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的照顾者。
【示例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建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但并不是为着自己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
这些人物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路人,学习雷锋精神修建了小茅屋;梨花深受感动,照料小茅屋;梨花的妹妹主动接力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也尽力照料小茅屋,让更多的过路人可以得到小茅屋的恩惠。
◎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中,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2.目标任务二:深度解读,把握主题。
◎找出文中提及“梨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
具体语句 含义及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4段)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一弯新月……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24段)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27段) 虚实映衬,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与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37段)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体现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引用诗句,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怎样理解“梨花”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也不断升华。
开头描写陡峭大山中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我们”发现了可以落脚的小茅屋。这里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我”在小茅屋里睡得十分香甜,梦境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穿着花衫在梨花丛中唱歌的小姑娘……植物“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这里,作者借大自然梨花的香气四溢,赞美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发扬光大——受过帮助的过路人心生感激,也尽力照料小茅屋。
小说结尾,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梨花的朴实无华,就是边疆民族淳朴民风的象征;梨花的香气四溢,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象征。“处处开”的“驿路梨花”,饱含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
◎本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①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②“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又是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的梨花姑娘,也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的象征,还是边疆民族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优良民风的体现。③“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妙处?
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一语双关,“梨花”既是盛开的洁白的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此结尾,既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又含蓄形象地展现了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深刻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目标任务三:拓展延伸,畅谈看法。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示例】小说中所写的朴实民风让我很感动。人们外出时若遇到困难,能够得到这样的帮助,都会非常感激。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的建立需要我们共同遵守社会公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只有人人都在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做一朵飘香的“梨花”,才能真正使得“驿路梨花处处开”。
◎几十年过去了,你认为云南哀牢山的这座小茅屋是否还有人继续照料?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仍然有人在照料。虽然时代在变,然而雷锋精神并未消失。新时代涌现出许多热心善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继续发扬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他们的行为也表明了雷锋精神在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社会因为他们的爱心、善举而变得温暖、和谐!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雷锋那样高尚,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外出游玩遵守规则,遇到别人有困难,及时予以帮助等。从身边的小事端正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德,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才能共建和谐社会。
结束语:本文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标题“驿路梨花”引用诗句,将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的美好品质完美地融为一体,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文化韵味,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群人身上助人为乐、淳朴友善的美好品质。那一片片美丽洁白的梨花,香气四溢,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三、作业布置
1.小组合作,以“公德在我心——今日梨花”为主题,分组办一期手抄报。
2.推荐阅读彭荆风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



本文是一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充满了诗意。本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在“读”中理解内容、赏析构思、领会精神、把握主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诗意,也充满了文化气息。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略读,训练细读,提高概括事件的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力,感受小说精巧的构思、跌宕起伏的情节、善良淳朴的人物和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整个教学设计流畅,层次清晰,节奏明快。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驿路梨花》课件
  • 驿路梨花积累拓展课件
  • 14驿路梨花教案
  •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ppt课件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探究积累课件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教学课件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