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下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中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考点突破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49.50 KB         整理时间:2024-05-07
文件简介: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考点突破
一、文言文分主题阅读方法整合
主题1 写人叙事
【课内篇目】七上:《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狼》 七下:《孙权劝学》《卖油翁》
【整体阅读】
1.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 细读文章,认真研读关键字、词、句。
(1)了解人物姓名、字号、籍贯、年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任职情况、个人爱好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多在文章开头。
(2)从人物性格、工作、生活三方面分析形象,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①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言行、心理);②侧面描写(通过描绘其他人物、事物烘托主要人物);③对人物的评价、总结:从作者的直接评价、对人物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评价、用词的褒贬等角度分析总结。
(3)把握人物心理和态度的前后变化,分析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3. 再次通读全文,加深理解。纠正前两步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
【考查能力点】
考查能力点 教材/教参典型设问
概括 概括内容/事件 七上《狼》“思考探究”:一 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根据人物形象概括内容 七上《<世说新语>二则》“思考探究”:三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概括人物形象 七上《狼》教参“问题探究”:1.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理解 文章道理 七上《狼》“思考探究”:二 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分析原因分析七下《孙权劝学》“思考探究”:一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鉴赏 词语赏析 七下《孙权劝学》“思考探究”:三 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句子赏析 七上《<世说新语>二则》“思考探究”:二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评价 谈看法 七下《卖油翁》“积累拓展”:四 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谈启示 七下《孙权劝学》“思考探究(节选)”:二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拓展探究 链接材料 七上《狼》“积累拓展”:四 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表达应用 读写结合 七上《狼》“积累拓展”:五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主题2 论证说理
【课内篇目】七上:《<论语>十二章》《诫子书》 七下:《陋室铭》《爱莲说》
【整体阅读】
1. 通读文章,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明确文章谈论的话题。
2. 分析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了怎么样论证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史实、典型人物事例等论证观点,使论证更具体、客观,更具有说服力,能够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②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谚语、俗语、公理等来正面论证,可以使论证更加权威,更有说服力。如《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一方面表明作者以古代先贤自比,另一方面与开头呼应,点出“陋室不陋”,总结全文。
③对比论证: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可以使论证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对比”是对比事物或同一事物正反两面的比较,可以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如《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诫子书》从“静”的正面价值和“不静”的害处正反对比论证,使逻辑严谨,观点鲜明。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比喻论证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被人们接受。
3. 从文章结尾、题目、开头等处找到作者的观点,或者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概括作者要阐述的道理。
4.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观点对我们有哪些现实意义。
【考查能力点】
考查能力点 教材典型设问
概括 概括品质 七下《短文两篇》“思考探究(节选)”:三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理解 句子理解 七上《诫子书》“思考探究”:二 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容理解 七上《诫子书》“思考探究”:三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鉴赏 语言风格 七下《短文两篇》“思考探究”:一 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评价 谈看法 七下《短文两篇》“思考探究(节选)”:二 与同学交流一下,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谈体会 七上《<论语>十二章》“思考探究”:二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主题3 寓言故事
【课内篇目】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整体阅读】
1. 了解寓言的特点:
(1)寓意:寓言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让人们能够形象地把握它,从而对于类似的事情和现象便能够认识得更清楚。
(2)从思想内容上看,寓言总是包含着某个特定的道理,往往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类人物进行批判,有很强的针对性。
(3)从风格、形式上来看,语言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集中,围绕着要说明的事理展开。所讲的故事往往有适当的夸张、变形,以突出强调其中的寓意。
2. 阅读寓言的方法:
(1)分析故事情节。抓住要害情节进行分析,如对话、行为等。
(2)体会故事寓意。关注故事结尾,结合作者评价梳理故事,用自己的话从不同角度概括故事寓意。
(3)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思考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
【考查能力点】
考查能力点 教材典型设问
评价 谈启示 七上《寓言四则》“思考探究”:二 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谈看法 七上《寓言四则》“思考探究”:三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表达应用 读写结合 七上《寓言四则》“思考探究(节选)”:五 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或以前读过的寓言(如《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等),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主题4 古代科技
【课内篇目】《活板》
【整体阅读】
1.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2. 细读文章,把握说明重点。概括各段内容,理清各段关系,分析说明顺序。抓住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体会简洁、准确、平实的说明语言。
3. 通读全文,加深理解。理解作者写这篇说明文的目的,带给我们什么价值。
【考查能力点】
考查能力点 教材/教参典型设问
概括 概括说明
对象特点 七下《活板》“思考探究”:二 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内容概括 七下《活板》教参“问题探究”:1. 从本文可以推知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发展和进步?
理解 理清说明
顺序 七下《活板》“思考探究”:一 熟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鉴赏 段落作用 七下《活板》教参“问题探究”:2.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在表达上

二、文言文考点方法突破
考点1 实词解释

【方法指导】
(1)课内迁移法。解释实词时,可联想课内学过的词义。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实词词义时,可联系上下文语境与文言文语段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相关注释,结合句意推断实词的意思。
(3)成语迁移法。解释实词词义时,可联系所学成语,将该实词在成语中的意思代入原文句子中,如符合语境,则该词义为实词正确意思。
(4)字源推测法。根据所考查实词的字形演变,推测出文言文实词的词义。
(5)偏旁推测法。根据实词偏旁,推测词义。
(6)查阅词典法。日常练习时,可以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从所考查实词的众多义项中找出一个适合语境的义项。
考点2 虚词辨析

【方法指导】
中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虚词辨析,掌握以下方法即可解决虚词辨析问题:
(1)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其意义及用法一一代入相应句中,理解和筛选。
(2)语境推断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交换理解法。如果是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判断句子是否通顺。
初中阶段要求熟练掌握“之、其、而、以、于、为、乃、虽、且、则、者、与”12个虚词,平时需要注意总结归纳。
附:12个常考虚词的速记口诀
①之:“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译为“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②而:“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转因果;承译“就”“才”转译“但”,状语后面表方式(状态)。
③者:“者”代人事物,与“也”构判断;有时主语后停顿,引出原因或解释;时间词后是语助。
④其:“其”字可代“我”和“他”,指示代词“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的”;副词加强诘(反)问,还有祈使和推测,肯定“其实”不能忘;连词假设和选择。
⑤于:“于”字作介词,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
⑥以:“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在从;目的结果修饰是连词;译作“认为”是动词。
⑦为:“为”动谓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动给对向。
⑧则:“则”作副词,加强判断即“就是”;假设“如果”转折“却”,承接“就”“便”或“那么”,表并列时可不译。
⑨与:“与”连和与介跟同,动词参与推举给;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反问和推测。
⑩乃:“乃”作副词要分清,表示判断原来是,事出意外是竟然,表示承接是就才;连词顺承于是就。
⑪且:“且”在初中简单说,况且将近又将要。
⑫虽:“虽”表让步或假设,译为“虽然”和“即使”。
考点3 断 句

【方法指导】
第一步: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意思;
第二步:根据句意分析句子结构,并按照现代汉语的朗读习惯进行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4)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
(5)表转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6)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7)“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8)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等后要停顿;
(9)根据对话标志词及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答者,据此断开;
(10)句首的时间词后要断开。
考点4 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1)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原句中的每一个字词都翻译出来,有些句子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表达不出原意时,可适当进行意译。
(2)“留、替、调、补、删”翻译法。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并直接使用;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3)注意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需翻译出省略成分、判断词语、被动关系;遇到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倒装句需在翻译时调整语序。
考点5 文意理解
考向1 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第一步:审清题干,注意需从何种角度或何种顺序梳理情节/概括原因。根据已知信息,锁定答题区域;
第二步:标记关键信息并梳理出逻辑关系;
第三步:根据整篇文章或段落讲述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考向2 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1)借助文中关键词句: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信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借助事件归纳:通过分析与主人公有关的事件,提炼人物的性格特征。
(3)借助文中的描写和评价(直接+间接)句子: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归纳人物形象;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含作者的情感倾向,对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注:人物形象总结
①君:善用人才;关心或体恤士兵;亲民爱民;善于反思;严明律法;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②臣:心怀百姓;学识渊博;忠君爱国;为官清廉;言而有信;忧国忧民;明辨是非;刚正不阿;志向坚定;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知错能改;临危不惧、足智多谋。
③师:声名远播、德高望重;闻名遐迩;教导有方;学识渊博。
④生:尊重老师、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胸有大志、精明能干;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虚心求学、谦恭有礼。
⑤父母:聪明智慧、爱孩子、严格要求孩子、教子有方、识大体、讲原则;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善解人意、智慧理家。
考向3 文章道理

【方法指导】
(1)从人物的性格、动物的品质中找:如《狼》中通过屠户的智慧与勇敢,及狼的凶狠与狡猾,说明了恶势力终将会被消灭的道理。
(2)从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找: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从而引出寓意。如《穿井得一人》中通过一个具体的寓言故事,揭示了谣言产生的经过,告诉我们“面对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来分析、甄别”这一道理。
注:文言文常表达的道理总结
(1)学习方面:多教导人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注重实地考察、灵活运用所学;善于思考,学思结合。
(2)做人方面:多教导人们不可听信谗言;重视礼仪、诚实守信;虚心谦让、专心致志;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改正;懂得取舍;注意自身言行,从小事做起,善于发掘他人的才能。
(3)处事方面:多教导人们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判断事物不依据外观,注重本质,适当借助外界的力量;有责任与担当;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4)生活方面:多教导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平等发展;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遵循适度原则;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做事应顺应形势,抓住机遇。
考向4 劝说方法

【方法指导】
第一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明确劝说方式(直接或委婉劝说);
第二步:分析劝说过程,先讲述了什么,后讲述了什么;
第三步:分析劝说内容,有无结合事例、说明道理等。(需注意劝说方法和态度;注意人物间交流的语气;重视劝说的技巧)。
考向5 谈看法、启示

【方法指导】
第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主旨,抓住文章情感;
第二步: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比如是否联系生活实际等;
第三步:围绕主旨,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启示。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复习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复习课件
  • 2023四川成都中考物理试卷(带标答)
  •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物理试题
  • 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真题
  •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