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下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2.42 KB         整理时间:2022-02-12
文件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面对“鱼”和“熊掌”,你会怎样选择呢?
如果面对两种特别喜欢的东西,你会怎样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二、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仁”“义",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易,又精练准确。《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写作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所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的时代,目睹了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的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的“性善论”中有合理的地方,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要求人们反躬自省,“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本文就突出地表现了他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

四、文题解读

题目“鱼我所欲也”是编者加的,是文章开篇第一句,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

五、知识链接——记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家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有儒、法、道、墨四家,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
所恶莫甚于死者 ( wù )
得我与 ( yú )
一箪食 ( dān )
蹴尔而与之( cù )

2、文言实词
(1)鱼,我所欲也:想要。
(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5)凡可以得生者:凡是,一切。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不只是。
(8)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9)蹴尔而与之:踩踏。 给。
(10)妻妾之奉:侍奉。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3、文言虚词
(1)与
(2)而
(3)则
(4)于
(5)为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与后面的“欲”连用,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
(7)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什么。

4、古今异义
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

5、一词多义
(1)故
(2)是
(3)由是

6、词类活用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动词用作名词,采取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7、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2)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8、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语气词,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七、全文分析

1、本文开篇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解析: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进行说理,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类比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使所论述的抽象道理更加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2、作者是如何论证”义”重于“生”的?
解析:①“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②再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若人只是欲生恶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从而体现出“义”比“生”更珍贵。
③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进行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贫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句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能舍生取义。
3、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解析: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4、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因为施舍的人没有尊重他们。
结果是“行道之人”“乞人”会饿死。
说明在“行道之人”和“乞人”心里,个人的人格尊严比生命重要。

八、合作探究

1、如何认识孟子对于“万钟”的看法?
解析: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极端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就涉及“义”与“利”的关系。“万钟”就是“利”,面对“利”,孟子并不绝对否定,而是在利益的取舍问题上加入了“礼义”的考量,不取不义之财。有人选择了“利”而舍弃了“义”,孟子感叹其失了“本心”,由此更显示出“舍生取义”的可贵。

2、作为孟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解析: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源于生活常理。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3、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解析:“本心”指本性。“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利欲的勾引。
“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变坏,就会生邪念,做坏事,就会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既然“义”是“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又是“本心”,那么,“本心”丧失,“义”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了。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如“贤者”那样使“本心”“勿丧”,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九、本文主旨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十、文本特色

1、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作者善于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2、运用比喻、对比,说理形象。
为了把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而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十一、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拨
科举文化
①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②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切磋学问的集会。
③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④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⑤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加批后推荐答卷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答卷的房考官为“房师”。
⑥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后也指考试不及格。
⑦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⑧殿试:科举考试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

课后训练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C项中“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9《湖心亭看雪》《鱼我所欲也》
  • 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教案
  •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
  •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学案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同步教案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学案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