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新题型适应卷(2份)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22.69 KB         整理时间:2021-12-13
文件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新题型适应卷(2份)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默写。
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______”(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与君离别意,②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_______”(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
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④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⑤______”(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⑥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⑦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答案】①山入潼关不解平 ②同是宦游人 ③一蓑烟雨任平生 ④二十三年弃置身 ⑤八年风味徒思浙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解析】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置、徒、厦”易写成别字,“宦、蓑、岭”笔画易写错。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脱贫攻坚收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战场,也是砥砺作风体现担当的考场。完成硬任务,得 ① (A.dé B.děi)有硬作风。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脱贫攻坚决策部shǔ ② (A.署 B.暑)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的 甲 (A.考查 B.检验)。
百尺竿头更进步,奋楫争先奔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乙(A.携手并肩 B.齐心协力)克难关,掺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丙 。
(1)根据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 ②处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③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l)①B ②A (2)甲B 乙B (3)C
【解析】(1)“得”字有三种发音,第一种是dé,组词如“得失,得当,得体,得到,自得”。第二种děi,组词如“必须得,得劲,需得,得快点,得跟上”。第三种是de,组词如“要不得,跑得快,吃得消,睡得好,走得了”。所以①处选B。“部署”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所以②处选A。
(2)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判断辨析。“考查”指测试检验,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行为、活动)”。“检验”指检查并验证。根据搭配,“经得起历史的”后面应填“检验”,所以甲选B。“携手并肩”指十分亲密,一致行动。“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对于“克难关”应是“齐心协力”,乙选B。
(3)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要读懂材料,结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排列。“克难关”指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这样才能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才能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②③①三句是递进关系,正确的语序为②③①,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辛苦”“寥落”两词道出诗人历尽艰辛的人生际遇。
B.甲诗颔联对仗工整,形象地展现当时风狂雨骤的恶劣天气状况。
C.乙诗颔联“出岭同谁出”一句写出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
D.乙诗颈联写山河依旧存在、城郭面目全非,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4.两首诗的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
3.B
4.直抒胸臆忠贞报国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决心(或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精神等)
【解析】
3.B.甲诗颔联将国家命运比作“风飘絮”,将个人身世比作“雨打萍”,并未描写天气。故选B。
4.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过零丁洋》尾联“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精神;《南安军》尾联的意思是: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诗人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故两首诗的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为:直抒胸臆;表达的情感为:忠贞报国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决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
(2)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人佣耕/浅尝辄止 B.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
C.所恶有甚于死者/嫉恶如仇 D.故患有所不辟也/故弄玄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甲段陈胜、吴广的行为符合乙段“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吗?为什么?
(2)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段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
5.被雇佣 如果,假如 估计
6.B
7.(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8.(1)符合,因为他们反对的是秦朝的暴政统治。(1)甲文属于记叙,首先介绍陈胜和吴广的籍贯,然后介绍了起义的背景。(2)乙文属于议论,首先通过比喻论证引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做后得出结论。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2)句意为: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苟:如果;
(3)句意为:估计已经误期。度:估计;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尝:曾经/尝试;B.苟:苟且/苟且;C.恶:厌恶/坏人坏事;D.故:所以/故意;故选B。
7.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安知”,怎么能知道;“志”,志向。
(2)重点字词:“是”,这;“皆”,都;“丧”,丧失。
8.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1)首先表明观点,符合“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根据“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分析,他们是起义是为国事,是为推翻秦朝的暴政统治,故符合“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
(2)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体特点分析。甲文是记叙文体,首段首先介绍了陈胜吴广的籍贯,然后记叙了陈胜少时的具有远大志向的故事。第二段,记叙了起义的背景和陈胜吴广的对话。
乙文是议论文体,首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采用了比喻论证,引出论点“舍生取义”,然后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运用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只是贤者更能保持罢了。
【参考译文】
(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乙)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厨神
吴天阳
①没有人知道厨神的名字。有人说他姓刘,也有人说他姓李,甚至还有人说他和中国烹饪的祖师爷伊尹同姓。
②他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靠爷爷拉扯长大。可他八岁那年,爷爷得了病,没几个月,爷爷也下世去了。爷爷去世后,两间破草房,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塌了。他命大,躲过一劫,没了住处,他就住在了村东头的“彭祖庙”。村里的香客嫌他住在庙里不伦不类,对彭祖不敬,要赶他出去。村里的村医站了出来,说服了乡亲,“娃,没了亲人,也没了住处,让他住吧。就是彭祖他老人家知道了,咱这做的是善事,彭祖他老人家也不会怪罪。”村医在村里看病救人,威望高,他说的话谁会不听?
③虽然有了住处,可他却喂不饱自己这张嘴。为了果腹,逢人家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他天生聪颖,看得多了,也就慢慢钻研出来了做菜的理儿。有时候,主家高兴,打赏些钱,他也舍不得用。如若是在夏天,他就买上几斤土豆,如若是在冬天,他就买上几斤萝卜,用来苦练刀工。练完的土豆或者萝卜,他也舍不得扔,放到锅里,加上水、煮熟,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他一边吃一边还吼上几句自己编的戏词,“有为王打坐在金銮殿里,满桌的美食让人称奇,夏土豆、冬萝卜,一年四季我不请医……”
④十四岁那年,隔壁村过喜事,他去帮厨。说来也巧,主家请的大厨,过事这天早上突然中风,口歪眼斜,满嘴流水,走路都迈不开步子,更别提掂勺炒菜了。主家急得满头大汗,连呼倒霉。这时候,他站了出来,“主家,你要信得过我,就让我试试。”主家一瞧,这小孩瘦如麻秆,一阵风都能把他刮倒,本不愿让他做菜,可是客人眼看就要登门贺喜,一时半会又请不来厨子,姑且让他试试。只见他手起刀落,切丝,丝细如发;切片,薄如蝉翼;切丁,大小相同。他虽然是第一次做大厨,可做的东西色香味俱全,每盘菜端上桌,都被客人席卷一空。主家这天听到最多的话除了贺喜外,剩下的就是称赞主家请的厨师厨艺高超。
⑤他一战成名,县里各大酒店的老板争相出高金聘请他。据说“永宁酒家”的老板,为了请他到自己店里掂勺,在县里给他置办下了三分半的宅子;“宏源饭庄”老板扬言,只要他来自己店里,将来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可他最终却留在了县里的“和顺居”,为啥?因为和顺居老板仁义,只要有乞丐到了店里,老板总会给他们拿上一点儿吃的,有时候没有了剩饭剩菜,和顺居的老板就给他们几个钱,让他们上街买馒头。每年赈灾济民,和顺居老板出的钱总是最多。
⑥他成名后,做的好菜多,吃过的好菜更多。按照常理来说,嘴应该是越吃越刁,可他对饭菜却不挑剔,只要能够果腹,他从不嫌弃。客人剩下的饭菜,他也照样吃得津津有味,他吃过饭的碗,每次都舔得很光。
⑦他干过场大事。村里的村医给八路治过病,不知咋的,村医给八路治病的事被敌人知道了,便杀了村医,还把村医的尸体吊到了城门楼子上。
⑧他一个人走到了敌人的大营里,说给他们做三年菜,把村医的尸体换出来,让他给村医挖坟下葬。敌人长官一开始不愿意,可尝了他的菜后,便答应了。他买来一口上好的棺木,请了唢呐,手持哀杖,披麻戴孝,把村医安葬在了一处风水极佳的宝地。
⑨他给敌人做菜,和以往做菜没有啥不同,对于食材的挑选,还是和以前一样苛刻。只不过现在每次做菜他都要吃上一份,以前给“和顺居”做菜的时候也吃,只不过那是尝上一点儿,试个味,看看自己的菜有没有失误,能不能给客人上。现在敌人让他吃上一份,他心里明白,是敌人怕自己给他们下毒。
⑩1942年夏天,给敌人做了一年菜后,他死了。他死的时候,敌人死了6个军官。
⑪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尸骨被埋进了烈士陵园,只不过依旧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墓碑上刻的是“厨神烈士之墓”。几个大字,刚劲挺拔,苍然有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9.15)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厨神的一生,通过多个事件成功塑造了厨神的形象。
B.厨神做完菜都会试吃,以前是为了品尝味道,在敌营里是为了表明菜里无毒。
C.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主要采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D.结尾“刚劲挺拔,苍然有力”既指墓碑上的几个大字,也指厨神的精神品质。
10.厨神能够掌握高超厨艺并“一战成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第③④段简要概括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每年赈灾济民,和顺居老板出的钱总是最多。(赏析加点词语)
(2)只见他手起刀落,切丝,丝细如发;切片,薄如蝉翼;切丁,大小相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2.“一战成名”之后,文章具体叙写了哪些事表现厨神异于常人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1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反复写“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9.C
10.答题要点:天生聪颖;苦练刀工;敢挑大任;善于抓住时机。
11.(1)“总是”的意思是一直如此,文中指和顺居老板每年都出最多的钱赈灾济民, 表现他长年坚持行善,仁义之心宽厚。
(2)示例一: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发丝和蝉翼比喻厨神切成的菜品,分别描绘切丝、 切片、切丁的情况,生动而充分地表现厨神刀法高超,厨艺精湛。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齐整,朗朗上口,生动地表现厨神刀法高超, 厨艺精湛。
12.①不受诱惑,选择留在老板长年行善的“和顺居”。②不挑剔饭菜,始终保持俭朴本色。③以“做三年菜”为代价换出村医的尸体并厚葬村医。④在菜中投毒,与敌人同归于尽。
13.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突出厨神出身的穷苦;没有名字的穷苦人,却表现出知恩图报、深明民族大义舍身赴死等高尚品质,强烈的反差更增小说的传奇色彩。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主要采用……心理描写”错误,文中的心理描写很少,只有“他心里明白,是敌人怕自己给他们下毒”是心理描写,主要采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形象。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结合第③段“他天生聪颖,看得多了,也就慢慢钻研出来了做菜的理儿”,可见他天生聪颖;结合第③段“如若是在夏天,他就买上几斤土豆,如若是在冬天,他就买上几斤萝卜,用来苦练刀工”,可见他苦练刀工;结合第④段“这时候,他站了出来,‘主家,你要信得过我,就让我试试’”,可见他敢挑大任、善于抓住时机。
11.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赏析。
(1)“总是“的意思是一直如此,结合句子可知,每年赈灾,和顺居的老板都是出钱最多的,“总是”一词表现他长年坚持行善,仁义之心宽厚、善良。
(2)写他第一次做大厨时的表现,“切丝,丝细如发;切片,薄如蝉翼;切丁,大小相同”,将他切的菜比作发丝、蝉翼,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切的菜丝细、片薄、均匀的特点,表现了“他”刀工的高超。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第⑤段“他一战成名,县里各大酒店的老板争相出高金聘请……他最终却留在了县里的‘和顺居’”,表现了他不受诱惑,选择留在老板长年行善的“和顺居”。结合第⑥段“他成名后,做的好菜多,吃过的好菜更多。按照常理来说,嘴应该是越吃越刁,可他对饭菜却不挑剔,只要能够果腹,他从不嫌弃”,表现了他不挑剔饭菜,始终保持俭朴本色。结合第⑧段“他一个人走到了敌人的大营里,说给他们做三年菜,把村医的尸体换出来,让他给村医挖坟下葬”,表现他重情义,善良。结合第⑩段“1942年夏天,给敌人做了一年菜后, 他死了。他死的时候,敌人死了6个军官”,表现了他勇敢、大无畏、爱国。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开头写他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他小时候经历悲惨,出身贫苦,“他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靠爷爷拉扯长大”,爷爷去世后他就自己住在彭祖庙里,他是没有名字的穷苦人。但是当得知村医被日本鬼子杀了,他以“做三年菜”为代价换出村医的尸体并厚葬村医,表现他知恩图报;而最后他以牺牲自己换取了敌人六个军官的性命,表现他深明民族大义、舍身赴死等高尚品质。强烈的反差更增小说的传奇色彩。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有各的快哉
王鼎钧
①有人列举世上最快乐的人: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为婴儿洗澡的母亲,挽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正在用泥巴修筑城堡的儿童。
②联想到中国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列举的四种最快乐的人,把两种答案比较一下,你会想到什么?好像后者比较偏重现实功利,即使他乡遇故知,恐怕也因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有个照应吧。咱们前贤有谁把母亲为婴儿洗澡、儿童用泥巴修筑城堡列为人生至乐?母亲的快乐,恐怕要等到儿女名扬声显。儿童用泥巴修筑城堡,后果大概是大人的苛责吧。
③再想下去,不会忘记金圣叹的三十三条“不亦快哉”,他的快乐包括不喜欢的人死了,烧掉借款的契约不必还债,看人放风筝断了线……这人的趣味未免太“低级”了吧?如果说这是文人狂士的个人癖好倒也罢了,怎么成为后世文人快乐的原型?
④文豪梁实秋,也把如下云云列为“不亦快哉”:早晨遛狗,狗的便溺遗留在别人门前;夜晚坐汽车回家,走近巷口,司机及早按喇叭叫人开门,四邻八舍都惊醒;穿睡衣上街;边走边吃甘蔗,随地吐渣……梁先生不遛狗,也不会在大街上吃甘蔗,他的这些“快哉”也许是游戏笔墨,存心讽劝世人,可是没人这样解读。
⑤这么说,我们今天的“不亦快哉”,大概是:一阵秋风把庭院中的落叶吹到邻家;挂上公用电话的话筒,忽然哗啦哗啦,“退币口”出现一把硬币;邮差把别人的信错送到我家,打开一看,里面有两张昂贵的入场券;匿名上网,痛骂自己讨厌的名人,辱及三代……
⑥移民在外,有些人得了忧郁症,专家好心劝告平时要找快乐。一般人认为要快乐就得有钱,专家说错了,要放任性情,做“与众不同的自己”,不为他人而活。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出乎性情,可是因此我们就得奉为经典,代代流传?我们学他,就可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性情”也有品牌,我们难道不能评比分别?挽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看人放风筝断了线的金圣叹,一笔写不出两个快乐,因此我们不能加以抑扬?
⑦永固法师在他的专栏里说,阿根廷的一位高尔夫选手赢得一笔奖金,他把钱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妇人,因为她的孩子重病,急需一笔医药费来救治。几天后,警察告诉那位选手,那妇人是个骗子,根本没有结婚。
⑧那位选手的反应是:“太好了。你是说根本没有一个重病将死的小孩?这是我这个星期听到的最好的消息。”看他如释重负的口气,简直可以用圣叹笔法形容“不亦快哉”。可是这一“快”和那一“快”,境界高下差得多么远。
14.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第①段的四种快乐“务虚”,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
B.第③段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欲言又止;
C.第⑥段四个问号是反问,表明了对金圣叹快乐观的态度;
D.本文论点:各人有各人的快乐,每个人的快乐都值得肯定。
15.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⑥段“他的这些“快哉”也许是游戏笔墨,存心讽劝世人,可是没人这样解读。”加点词“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⑧段“可是这一 ‘快’和那一‘快’,境界高下差得多么远。”一句中的“这”和“那”分别指代什么?
16.文章作者“扬”的是什么?“抑”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答案】
14.C
15.(1)不能,“也许”表示估计,说明梁先生游戏笔墨,存心讽劝世人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删去后太绝对,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这”指的是阿根廷的一位高尔夫选手听到没有一个重病将死的小孩后的快乐;“那”指的是金圣叹的三十三条“不亦快哉”。
16.从“可是这一‘快’和那一‘快’,境界高下差得多么远”可知,作者“扬”的是像阿根廷的这位高尔夫选手听到没有一个重病将死的小孩后即使自己受骗也感到快乐的“乐”;从“这人的趣味未免太‘低级’了吧?如果说这是文人狂士的个人癖好倒也罢了,怎么成为后世文人快乐的原型?”可知,作者“抑”的是类似金圣叹的“快乐观”。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从“咱们前贤有谁把母亲为婴儿洗澡、儿童用泥巴修筑城堡列为人生至乐?母亲的快乐,恐怕要等到儿女名扬声显。儿童用泥巴修筑城堡,后果大概是大人的苛责吧”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第①段的四种快乐“务虚”,并没有持否定态度;B.第③段“他的快乐包括不喜欢的人死了,烧掉借款的契约不必还债,看人放风筝断了线……”中省略号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D.“挽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看人放风筝断了线的金圣叹,一笔写不出两个快乐,因此我们不能加以抑扬?”“可是这一‘快’和那一‘快’,境界高下差得多么远”可知,“每个人的快乐都值得肯定”理解错误;故选C。
15.(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简洁性与概括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解释:“也许”一词的意思,表示不确定,表估计,说明游戏笔墨,存心讽劝世人可能只是作者的猜测,并不是确定是这样;如果删去后,就变得太绝对,太主观,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考查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词语的指代内容位置:一般情况下出现在代词的前面,有时是前面的一句或者是几句,有时是前面的一段甚至几个段的内容。在组织作答时,有时需要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有时则可以直接引用原文关键词句。解答此题,结合前文内容“看他如释重负的口气,简直可以用圣叹笔法形容‘不亦快哉’”可知,“这”指的是阿根廷的一位高尔夫选手听到没有一个重病将死的小孩后的快乐;“那”指的是金圣叹的三十三条“不亦快哉”。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从“这人的趣味未免太‘低级’了吧?如果说这是文人狂士的个人癖好倒也罢了,怎么成为后世文人快乐的原型?”“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出乎性情,可是因此我们就得奉为经典,代代流传?我们学他,就可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性情’也有品牌,我们难道不能评比分别?挽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看人放风筝断了线的金圣叹,一笔写不出两个快乐,因此我们不能加以抑扬?”可知,作者对类似金圣叹的“快乐观”不赞同,是“抑”;“阿根廷的一位高尔夫选手赢得一笔奖金,他把钱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妇人”“可是这一‘快’和那一‘快’,境界高下差得多么远”可知,作者对阿根廷的这位高尔夫选手听到没有一个重病将死的小孩后的快乐的这种“快乐观”持肯定态度,是“扬”。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阶段 作息习惯 睡眠问题 身体影响
自然化睡眠时代(1949-1977年前)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来不觉得睡眠是个问题。 补充脑力,思维变快;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增强人体免疫力。
集体化睡眠时代(1978-2000年) 工厂轮班作业,强制统一睡眠和起床时间。 集体生活及睡眠环境的改变,影响睡眠。 疲惫乏力,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由化睡眠时代(2001年至今) 人们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习惯,自由安排作息时间。 “主动性失眠”和“被动性失眠”产生,睡眠成为都市话题。 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免疫力下降……
材料二:
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的一群,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
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

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
理想奋斗族 休闲娱乐族 社交潮人族
看书 35.4% 购物 26.8% 聚会 20.4%
工作 28.4% 电影 22.1% K歌 11.8%
学习 25.2% 夜宵 19.3% 直播 11.8%
材料三:
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爷爷年近花甲,在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睡眠问题的困扰。
B.时代变迁与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作息习惯,睡眠问题日益凸显。
C.身为萤火虫一族的小明,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必须天天熬夜加班。
D.学生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养成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
18.萤火虫一族有哪三个特点?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19.表哥即将参加高考,时常熬夜学习,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并极力劝说。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一、三简要分析。
【答案】
17.C
18.①年轻化,以80后、90后、95后为主。②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③主动熬夜,频繁熬夜,熬夜理由多样。
19.①经常熬夜会带来诸如疲劳、焦虑、免疫力降低等健康问题,降低学习效率;②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时间;③父母的担忧和劝说是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的表现。
【解析】
17.本题考查信息理解能力。C项“必须天天熬夜加班”判断错误,萤火虫一族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的一群”,故说“必须”错误。
故选C。
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的年龄分布图,可见占比最大的是80后、90后、95后;根据该表格的城市级别的扇形图,可见占比最大的是一二线城市;根据“萤火虫一族”的文字介绍,“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可见其熬夜具有主动性的特点。“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说明熬夜具有频繁性。根据“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可知其“熬夜理由多样”。
19.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表哥即将参加高考,时常熬夜学习,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并极力劝说”,我们可以分析出要筛选材料中“关于熬夜的危害及充足睡眠的益处”。
根据材料一的身体影响一栏,我们可以总结出熬夜的危害是“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免疫力下降……”;根据材料三“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可知充足睡眠是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表哥高考在即,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故父母非常着急,表哥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六)名著阅读。
20.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我是个自由自在的人,有我的独立意志,我现在就运用它决心要离开你。(《简•爱》) 句中的“你”是:①_________
关注情节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中,孙悟空与红孩儿打斗遭败,求援于龙王,龙王用“私雨”也未能打败红孩儿。 龙王用“私雨”也未能打败红孩儿的原因是:②___________
关注评价 有人这样评价《水浒传》中的宋江:宋江结交了一帮讲义气的兄弟,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对此评价,“我”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李明同学进行争辩。
李明:宋江虽结交了一帮讲义气的兄弟,但他不顾武松、李逵等人反对,执意接受朝廷招安,最终导致兄弟各自分散,谈何幸福?
我:③________

【答案】罗切斯特 龙王的雨是私雨,红孩儿的火是三昧真火。私雨是凡水,三昧真火是仙火。虽然都是在五行之列,却不是一个级别。凡水不能灭仙火。 我认为宋江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都是典型体现,各路英雄对宋江都顶礼膜拜,天下无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他有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稳坐帅位,这就是他幸福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第一段文字出自《简·爱》第二十七章,是简要离开罗切斯特时两个人对白中的一段话,表明了简离开罗切斯特的原因,所以①处应填入的人物名称是罗切斯特。
第二段文字出自《西游记》,龙王用“私雨”也未能打败红孩儿的原因其实书中有两次点明缘由。一次是在猴王请龙王降雨灭红孩儿火的时候,书中表“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 一次是在潮音洞,观音菩萨嗔怪猴子“既他是三昧火,神通广大,怎么去请龙王,不来请我”?等把净瓶装满水后又说“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龙王的雨是私雨,红孩儿的火是三昧真火。私雨是凡水,三昧真火是仙火。虽然都是在五行之列,却不是一个级别,凡水不能灭仙火。
第三段文字,“我”的观点应是与李明相反的,即认为“他是一个幸福的人”。解答本题应该从熟悉文本出发,从宋江身上的凝聚力角度挖掘。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无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以结识宋江为荣。当宋江在江湖上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了名号。对方得到确认以后,定然会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宋大哥”,定然都是“纳头便拜,真是个相逢恨晚。“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都是典型体现,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稳坐帅位,这也是他幸福的体现。据此用简要的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科学院黄国平博士在其博士论文“致谢”部分中写到:“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能力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在黄国平博士的“致谢”论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同命运抗争,生命的顽强,他吃过很多苦,二十二载求学路也有许多不容易,但是他能够坚持下来,不甘于命运的摆布,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韧性;理想和信念,精神的力量,正是“把书念下去”这样简单的信念支撑他走过坎坷和泥泞,他的理想很简单,“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精神的力量有时候可以超越生活的困境,给人以希望;知识改变命运,青春奋斗,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在当今时代知识改变命运依然是不变的真理,而青春是运用奋斗的,更是当下年轻人的共识。
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表达某个认识或哲理。需要注意的是写记叙文构思要有变化,为了生动叙写往事,可采用倒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采用插叙,让现实与记忆构成对比,收到顺叙所起不到的作用。我们在行文中巧用记叙方法,会为文章增光添彩。当然细节描写也不能缺少,就这篇文章而言,需要刻画自己的心理变化,来体现感悟的真实性。如写成议论文,则要注意论点要清晰明确,论据要充分,采用的论证方法要多样。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甘肃省武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广西贺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德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湖北省鄂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浙江省衢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 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 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