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79.88 KB         整理时间:2021-04-24
文件简介:
202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5.申小海是个目标坚定又踏实苦干的上海初中生,为完成科技创新作品常常废寝忘食,还不忘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名句激励自己:                     ,                     。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4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走”          ;“前途”          。
7.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B.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刻画出差役凶狠蛮横的形象。
C.诗人对战争中处境悲惨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D.诗人赞颂了老妇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8-13题(20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唐)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①!”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②。”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妾备③后宫,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
节选自《大唐新语》(唐·刘肃)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②自由:自己做主而不受约束。③备:充任;充当。常用作谦词。
8.【甲】文选自《          》,编者是西汉的          。(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前后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朝服衣冠/朝服立于庭
B.闻寡人之耳者/妾闻主圣臣忠
C.而复问其妾/妾备后宫
D.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释
10.翻译句子。(4分)
(1)翻译【甲】文画线句(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A.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B.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C.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D.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11.【乙】文中,太宗盛怒下自言“杀却此田舍汉”,可见君王握有生杀大权是造成【甲】文提到的“          ”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齐威王给予“面刺”者“上赏”,是为了表彰他们的           。(2分)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13.以下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篇中向君王进谏都是为了保护忠臣。
B.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抓住了君王注重自身形象的心理。
C.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没有在言语中直接批评君王。
D.两篇中的君王最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二、现代文(38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什么是文化
①文化学的奠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1871年首先使用了“文化”一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学论著,罗列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已有一百六十四种。此后尚有不少新提法,争议甚多。
②各种文化的定义虽有差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不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产品。本人认同广义的文化定义,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③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开始打打砸砸制造较为粗糙的“旧石器”,用以采集狩猎。一万多年前,人类学会了磨制更为精致的“新石器”,用以耕作畜牧。旧石器,新石器,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创造 。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是最初的文化,最原始的文化。            
④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对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加工改造的历史。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逐渐增强,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被“人化”的过程。四岳之一的泰山,在地质运动中历经沉浮,到三千万年前大体形成了今天的样貌。它当然是自古而然的自然物。《诗·鲁颂·閟宫》说:“泰山巖巖,鲁邦所詹(瞻)。” 这是二千六百年前的颂诗,可见其时泰山已属鲁国,已在人类活动范围之内了。其后秦始皇确实上过泰山,有石刻为证,字是李斯写的。刻石已毁,今存最早拓本是宋代的。后世登泰山祭拜天地的君王甚多,文人雅士来游览的更是不计其数,山上有许多建筑、石刻。泰山是中国名山中,添加人文景观最早、数量最多的。泰山被严重“人化”了,泰山已是自然与文化的混合物。       
⑤文化产生之后,与自然,与人类,共同构成了“世界”。但随着文化的迅速      ,自然正在急剧萎缩。十九世纪的世界,被蒸汽机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世界,先是被内燃机,再是被核能和计算机更加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了。
⑥不过,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人类创造的某些文化,确实破坏了自然,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人类在不断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更必须增长管控自己创造力的智慧。我们不要忘了爱因斯坦的警告:人类现在面临的,要么是新的思维方式,要么是空前的灾难。
⑦那么新的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呢?我的体会是,了解、研究人类的文化史,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史,是一个极佳的途径。看看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人,到底创造了些什么,想想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反理的,哪些是非理的【注释】。在这之后,我们也许会明白,今天的人类,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
[注释]合理,即合乎理智;反理,即违反理智;非理,即不涉及合理与否。
14.根据文意,第⑤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传播       B.膨胀       C.发展          D.融合
15.请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16.梳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意答题。(8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二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和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创造了文化。
B.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源于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C.随着机器的发明和运用,人类改变世界的速度越来越快。
D.本文能引起人们对于如何合理创造文化、改变世界的反思。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②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③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④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⑤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⑥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 “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 “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
⑦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⑧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⑨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找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⑩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圆通大师。他的名yù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8.根据拼音写汉字:名yù(       )(2分)
19.说说第②段加点词的作用。(4分)
20.根据文章⑤—⑨段的内容,概括差不多先生的“事迹”。(6分)
(1)小时候,他把红糖错买成白糖。
(2)           
(3)           
(4)搭乘火车时,他迟到还不明白火车为什么不等他。
(5)           
21.阅读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2.对结尾句“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指出差不多先生的病因主要在于懒惰。
B.揭示差不多先生现象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
C.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切忧虑。
D.作者希望借此唤醒国人革除陋习。 

三、综合运用(1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5题(12分)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祖籍上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派书画大家。擅长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及连环画和书籍插图。代表作有《列宁的故事》《丽人行》《孔乙己》等。
2021年是程十发先生诞辰100周年,春华中学书画社团前往程十发美术馆参观。
23.同学们上网查阅了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图。请根据地图所示,完成填空。(4分)
(1)设施齐全:周边有百货商场、医院。
(2)        :附近有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多条公交线路站点 。
(3)环境优美:邻近         。


24.参观时,同学们在展厅看到一幅人物画,似曾相识。请将画面内容描述出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或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4分)

25.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打算制作一个短视频。在配画外音时,大家对“发”的读音产生了分歧,有的读“程十发(fà)”,有的读“程十发(fā)”。下列说法较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读“fà”。画家头发(fà)不多,他本人曾戏称只比《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多七根头发,因而得名“十发” 。 
B.读“fà”。简化字“发”对应有两个繁体字:“發”(fā)和“髪”(fà)。有人曾见画家亲笔签名“程十髪”。
C.读“fā”。古人射箭有百发(fā)百中之说,取名“十发”表示谦虚。
D.读“fà”。“发”(fà)与“程”在古代都是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十发为程”寄寓了一种人生态度。
E.读“fā”或“fà”均可。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名字中的“恪”,有人读kè,有人读què,大家都明白指谁,并没有造成误解。 
四、写作(60分)
26.题目:        永远不会独行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或词组,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参考答案
1.清泉石上流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濯清涟而不妖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逃跑   前面的路
7.D
8.《战国策》  刘向
9.D
10.(1)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B
1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勇气与智慧
12.(1)邹忌 (2)文德皇后 (3)王之蔽甚 (4)讽谏 (5)唐太宗 (6)意乃释
13.C
14.B
15.画线句意在说明历代君王和文人在泰山留下石刻及建筑,添加了泰山的人文景观(2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体现了泰山已是自然与文化的混合物,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被 “人化” 的过程(或“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对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加工改造的历史。”)(2分)
16.(1)文化的定义(2分)  (2)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或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2分)  (3)自然(1分)  (4)人类(1分)  (5)从了解、研究人类的文化史中寻找新的思维方式(2分)
17.B
18.誉
19.“人人”“处处”“天天”,分别从人数、地域、时间三个角度,强调了差不多先生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0.(2)读书时,他把山西错认为是陕西。
   (3)当伙计时,常把十写成千,千写成十。
   (5)生病时,他让牛医生治病,一命呜呼。
2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差不多先生的本质是马虎敷衍。同时讽刺了国人是非不分,明明“无德无行”却称赞他“有德行”,揭示国人的本质和差不多先生是一样的。
22.A
23.(2)交通便利   (3)新虹桥中心花园
24.答题要点:孔乙己穿长衫,突出他读书人的形象 ;表情和善,身姿弯曲,突出他的善良;一人一颗,突出他的困顿;孩子围着、望着孔乙己,伸手索要,突出孩子的快乐。
【示例】穿长衫的孔乙己微笑着弯下腰,像一把张开的弓,把茴香豆分给围着他的孩子们,一人一颗,孩子们兴奋地望着他,不住地伸手索要。
25.B  D
26.作文。按照中考评分标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