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一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山东临沂市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76.50 KB         整理时间:2022-04-16
文件简介:
2021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 “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千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 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売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合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 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红楼梦》与现代意义“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 《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节选)[注]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土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胡传魁脱斗篷。刘副官接住,下。)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与之虚与委蛇)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下。)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你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接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 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坚持抗日。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也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也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他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及其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但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6.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真实目的。
B.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 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也显示了他在观察阿庆嫂的表现。
D. 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很得体,把自己对胡传魁的恩惠轻轻带过,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本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了人物关系,为下文矛盾冲突的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与之虚与委蛇”这一文本内容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了阿庆嫂的敏锐。
C. 从“垒起七星灶”至“人一走,茶就凉……”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阿庆嫂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9. 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①陷黎阳,获征,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④,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楝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
贞观十年,为侍中。太宗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在虎牢关被李世民击败。②隐太子:李世民的长兄李建成,后追谥为“隐”。③秦王:李世民曾被封为秦王。④充华:嫔妃称号,为九嫔之末。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B. 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C. 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D. 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秦汉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多指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唐代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亦被称作山东。
B. 洗马: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太子待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因而得名。唐代时,掌管太子出行的车马仪仗及马匹清洁工作。
C. 谏议大夫:古代谏官,《说文解字》中设,“谏,证也。”就是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魏征就曾任谏议大夫谏正皇帝阙失。
D. 县男:唐朝设置的爵位名称,由皇帝册封,参照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中的“公、候、伯、子、男”爵位封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通晓经书和治理国家的策略,但经历坎河。他进京很久没有名声,后请求安抚山东地区,和窦建德一起被俘获,最后侥幸逃脱。
B. 魏征忠诚秦国。他曾侍奉隐太子,但最终遇到了赏识自己的皇帝,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唐太宗自己的心意。
C. 魏征劝谏有术。皇后都已经准备册封郑氏美而有才的女子给皇帝作妃嫔,可经过魏征晓之以理的劝说,唐太宗自责后下令停止册封。
D. 魏征以史为鉴来劝谏唐太宗。他让唐太宗明白欲壑难填,千万不要步隋炀帝奢侈靡费的后尘,要约束自己,知足戒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
14. 唐太宗评价魏征“献纳忠谠,安国利人”请结合本文概括魏征安国利民的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夜坐”交待了本诗创作的时间,诗人即景生情。
B. 首联写近景,随着天色向晚,在轻烟细雨中蓼花开放得愈发娇艳,“淡烟”“细雨”用得很有分寸。
C. 颔联中诗人以由近及远,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秋夜景色描写得真切生动,既见巧思,又深得自然之妙。
D. 颈联中诗人意在表达实现报负还遥遥无期,“逶迤”一词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6. 与文天祥《过零丁洋》相比,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社会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     ,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     。
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     ,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
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错误。由原文“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可知,“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以偏概全,还因为“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
2. C  “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3.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研究成果。
D.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4. (1)论证方法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 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5. (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
(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
(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6.C  “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错误,从全文来看,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7.D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错误,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阿庆嫂和刁德一之间。
8. (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体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出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9.①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②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出对手言谈中的漏洞。③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10. B
11. B  “掌管太子出行的车马仪仗及马匹清洁工作”错,唐代时,太子洗马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12. A  “和窦建德一起被俘获”错误。“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可见“和窦建德一起被俘获”理解有误。
13. (1)(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乱”秦王(李世民)器重他的耿直,没有怨恨他的意思。
(2)如今郑家女儿已经约好婚姻,(如果)陛下娶她(作妃嫔),哪里是(符合)百姓父母的意愿呢!   
14.①安国,安抚隐太子余党。②利民,谏太宗停止册封已许婚之女,谏太宗约束自己以利民。
15. C “由近及远”错。应是“由远及近”。颔联由远及近,由静及动,“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16. 不同:《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本诗尾联借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的感情。(或者表达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17.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②.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③. 莫春者    春服既成
18. C
19.B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棋形”,喻体为“水墨画”,相似点为黑白交融。A.借代,“丝竹”代指乐器、音乐,“案牍”代指文件公务。B.比喻,“梨花”喻指“雪花”。C.拟人,把“风”比拟为人,“怒号”“卷”原本是人的行为动作。D.借代,“汗青”代指书卷、史册。
20. (示例1)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示例2)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21. ①除此之外
②孩子不一定高
③一般来说   
22. ①身高不都取决于遗传
②家长不能干预过晚
③增高不能只补充营养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题目非常贴合生活实际,体现人格健全、人性优美的材料作文。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对待得与失的认识。这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得与失,是相互的,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无法改变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活中,很多人在得与失的选择时面临矛盾、犹豫,很多人在做出选择后懊悔、无奈,但也有很多人能够正确权衡两者关系。积极的人生,应该从得中看到失,从失中捕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从容美好的人生。
这个题目的重点是对待“得失”的三种态度:一是终点,一是起点,一是过程。这个提示其实是讲的三种人生态度。
如果把得失看成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唯结果论”,把得失看成是起点的人,则是“唯动机论”。这两者其实都是“把人生的得失当成了人生”。这样的“得失人生”,可能都会有些风尘仆仆。
人生有起点有终点,终点就是死亡——这是人生最后的结果。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人生。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生每一个阶段——如同余华小说《活着》里歌谣唱的“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晚年做和尚”——其实都有它的起点与终点,当然也有它的失去和得到,人生也就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得以成就。人生是一个“名利场”,也是“喧哗与骚动”的舞台。只有把得失看成一个过程,也许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吧。
如果把得失看成终点,那在得失都已经“落定”之后,必然是有“空荡荡”的感受——或许这“空荡荡是人生真像”;如果把得失看成起点,固然可以不断的“启程”,但“元气满满”的征程,好像也是风尘仆仆的——或许人生也就是风尘仆仆;但到底“得失”就是一个过程,它符合辩证思维,得失互相纠缠。
三种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实就是三种人生态度,也是三种人生“认知”。
在文体选择方面,如果擅长写作记叙类,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如果擅长写作议文,可以从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还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
【立意】
1.有得有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
2.享受人生道路上得与失的过程。
3.得是失,失也是得。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