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一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吉林汪清县汪清四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38.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自行保留“试题卷”,上交“答题卡”。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东莞/莞尔 骸骨/惊骇 鼾声/酣然入梦
B.吝啬/稼穑 戳破/杀戮 孺子/含辛茹苦
C.谩骂/蔓延 奢靡/麋鹿 屡次/不绝如缕
D.蔑视/竹蔑 书签/鉴定 襁褓/铿锵有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在原始文化遗址水洞沟,人们发现了略加磨制的鸵鸟蛋穿孔饰件和骨片制成的骨锥, 这是磨制技术的萌芽,在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B.王艳毕业后去了深圳,按她的话说她现在只想挣很多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C.随着世界各国交往逐年增多,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全球侨汇金额猛增。
D.封龙山又叫飞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22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见诸史册,汉唐以 来一直是河北名山。
4.下列对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5、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川剧的变脸被誉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但它到底是什么时期出现,谁是最先的发明者,已经无法考证,更沒有明显的文字记载。
D.“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吗?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 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近年来,很多俄罗斯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对目前俄罗斯国内外出现的 俄罗斯历史这一行径和现象表示了深刻的忧虑和愤懑。
③目前,成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 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A、侵袭 窜改 遏制
B、侵蚀 篡改 扼制
C、侵袭 窜改 扼制
D、侵蚀 篡改 遏制
7.默写(10分)
(1)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动中有静、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 ▲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 ,千里共婵娟。 苏秋《水调歌头》)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 , ▲ ”
(5)《岳阳楼记》中,“ ▲ , ▲ ”表现了范仲海以天下为己任、若己为人的精神品格。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 ▲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赫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分泌( ) 腐蚀( ) 绝bì( ) bó( )斗
(2)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 9分)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那时的北半球不存在大陆冰川,北极地区生长着树木,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5米。若未来亦是如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届时全世界将失去10%的光合作用产物;原先大量贮藏在土壤和半腐烂植物中的碳,当土壤变暖时,细菌的作用加速了碳的分解,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碳的反向循环将致使全球气温再升高1.5度。而变暖 的海洋将引发特强的飓风,引发海水倒灌,毒素将侵入地下水,致使粮食生产严重下降,更多的老年人将因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非洲、中美洲的情况将更糟,粮食供应将发生困难。美国同样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山冰雪消失,西部城市和农场将出现水荒, 一丁点火星就可以引发森林和草场的大火,直至全部毁灭。 同时,印度次大陆将面临尘土侵袭,土地干旱,人们要么就地挨饿,要么四处漂泊,为饮食而争斗; 由于海平面的不断抬升,北冰洋将至少失去80%的冰,海水涌进纽约,像1953年曾发生在英格兰东部的惨境将变得司空见惯,北海将使荷兰变得支离破碎,饥民流将无法控制。
9、下列各项中,可用来说明“碳的反向循环”的一项是( )(3分)
A、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10、对地球变暖时面临的危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极地区形成大面积森林。
B、海洋引发特强飓风,海水倒灌。
C、更多的老年人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D、更多的人面临饥饿的危险。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高山冰雪消融后,少国家将出现水荒。
B、森林会沦为引火的干柴,直至全部烧毁。
C、有些地区的人们因全球变暖而纷纷迁移。
D、海平面抬升后,有的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3题。(12分)
父好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 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 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 ,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好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 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好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12.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3.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4—16题。(共17分)
学贵有恒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堰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驽马徐行弗间徐∶缓慢
B.他人莫及也及∶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趋:催促
D.自矜功效也矜:夸耀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共8分)
(1)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16.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6分)



四、古诗鉴赏(8分)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晚(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17.这首诗中的 和 体现出了晚春景物的特点。 (2分)

18.简析这首诗尾联的表现手法。(6分)

五.作文:(40)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因为你们
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祖国有我”的主题班会课上分享你的故事或心得。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