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三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年江苏如皋丹阳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2.00 KB         整理时间:2021-04-27
文件简介:
2021年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比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善服药不如善保养”、“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研究。
(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
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与中医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
B.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据此撰写出的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的精华,值得研究。
C.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依靠中医寻找生命的密码、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的想法越来越迫切。
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动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将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开辟崭新天地。
2.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
B.传承好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始终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
C.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师承教育和“标准化”的院校教育相结合,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可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培养。
D.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能违背中医药发展的规律,还应加强论证研究,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学是我们的中华瑰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中医药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B.在抗疫中,中医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富有成效的“扶正祛邪”思想和灵活的“辨证论治”特征,可因人、因地、因时迅速开出有效的方药。
C.康源全自动重要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中药饮片的配药、取药效率。
D.要充分挖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医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  高考填报志愿时,高三学生李振华想选择中医学专业,他的家人不同意,李振华怎样才能说服家人同意他选择中医学专业?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帮他阐述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青 衣
阎秀丽
(1)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2)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3)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4)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5)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6)“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7)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8)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9)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10)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11)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12)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13)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14)香玲!
(15)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16)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17)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
(18)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19)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20)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21)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22)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23)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24)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25)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26)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27)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28)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29)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30)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31)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32)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33)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竟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34)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35)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36)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37)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透过金凤脸上的各种表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其中两个“自己”代表的对象有别,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B.文中先写老人们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现场,后文又写“台下早已空无一人”,一方面是缘于天气寒冷,另一方面也表明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C.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金凤的心颤了一下”,分别表现了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对今日香玲与自己形魂兼似的惊诧感,对自己今日表演不同往日的新奇之感。
D.文中写“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形象地表现了九叔内心既有对金凤、香玲表演和谐的感动,也有对台下无人观看的落寞、伤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反复写到了“雪花”,这一自然景物并不寻常,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趋向高潮,同时还有利于渲染现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B.小说结构严谨,如开头写香玲“不敢去看金凤”时的心理与后文“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等细节形成照应,表现香玲面对金凤时的惶恐与不安等复杂心情。
C.小说多处将金凤与香玲进行对比,不仅表明两人角色、地位的不同,还突出了金凤无论在扮相、身段,还是在唱腔功夫上较之香玲,都更胜一筹、更令人敬佩。
D.小说以“青衣”为题,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倒叙的方式对故事展开了叙述,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余味无穷。
8.  文中两处画线句写九叔“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他想说什么?又为何都没说出来?请分别加以简要分析。(4分)
                                                                                            
                                                                                           
9.  有文学评论家说过:“写结尾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奖赏,一个好的结尾更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注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注】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B.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C.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D.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高祖,即唐高祖李渊。皇帝死后有谥号和庙号等称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本文属于前者。
B.尚书,古代官名,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文中的吏部尚书主要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崩,文中指太宗皇帝的去世。在古代根据死者身份地位不同对于死亡有不同的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追复,相当于恢复,意思是为已经亡故的遭到贬谪或罢黜的大臣恢复官职。文中的意思是说上元元年,恢复了长孙无忌生前原来的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无忌善于谋事,做事果断。他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一起帮助李世民成为皇太子;在李世民即位后,他全力拥立晋王成为太子。
B.长孙无忌忠心耿耿,深得信任。唐太宗病危时召他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肩膀,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也激动得气息哽咽说不出话。
C.长孙无忌极力进谏,至死不渝。对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始终反对,虽然皇帝示以恩宠,他也不让步。最终被许敬宗构陷,上吊自尽。
D.长孙无忌国史留名,荫庇子孙。上元元年时,朝廷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其孙元翼袭封。文宗曾说他阅览国史,读到无忌事就废卷而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4分)
                                                                                           
                                                                                           
(2)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4分)
                                                                                           
                                                                                           
14.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田九判官
杜甫
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
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注】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
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
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
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谕……灵修、美人,以譬于君。”在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
⑵《念奴娇.过洞庭》中“              ,              ”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⑶在唐诗中雁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可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可以代指书信,传达情意;还可以喻人生的凄凉悲苦,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断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题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事实上,稀土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         ①         ,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         ②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③         。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皆不同。在应用上,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低廉;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中华中学某高中生打算利用上述语段做一个介绍“稀土”知识的科普小视频,视频分三个板块,请你为这三个板块各设计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轻的苏轼参加京城会考,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欧阳修在批阅试卷时为一篇精彩的文章倾倒。考试结束后,欧阳修问及文中皋陶的典故,苏轼坦陈典故为杜撰,欧阳修对苏轼的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说“老夫当避此人,放他出一头地也”。两人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苏东坡受教欧阳修十六年,学识上共切磋,精神上共慰藉,成就了北宋文坛的一段佳话。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对于欧阳修和苏轼两人,你对哪个感触更深?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 (3分)B(A“周边国家”和“汉字文化圈”含义不同,“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解牵强;C.“依靠中医”文中无据;D“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不是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2.2.(3分)B(“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传承……是为了保根”。)
3.3.(3分)C(材料二的观点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A项说的是中医药学的价值和在疫情防控中的贡献,没有谈及“传承创新”。B项只谈传承,未及创新;D项不是论据,而是结论。)
4.4.(4分)中医学是春秋战国时间基本形成理论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受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影响、以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法使人体达到平衡康复为研究内容的医学理论体系(一种医学科学)。
评分建议:主要信息每点1分,不符合定义格式扣1分。
5.(6分)①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明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学。②中医药学中的很多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符合人民对健康和长寿的需要。③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值得学。④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学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6.(3分)B(“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理解牵强,过度解读。)
7.(3分)C(“都更胜一筹”错,“更令人敬佩”文中无据。)
8.(4分)第一处:九叔想问明原因,并想对她说已经请了香玲,不用她出演了;金凤是台柱子,说出来怕得罪了她,影响剧团以后的发展。第二处:九叔想说现在主角金凤来了,让她把演出的机会还给金凤;香玲在自己情急无奈之际勇于救场,现在回绝她,怕伤了香玲的心。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台上依然水袖飞扬“与上文“台下早已空无一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两个青衣女子表演的投入、专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痴迷与坚守。②“漫天飞雪”照应上文大雪,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三月杨花袭人面”则以暖春三月、杨花袭面的比喻,写出了两个青衣女子同台合作表演的和谐画面,两相对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更给人以温暖、欣慰之感。③以场景描写收束全文,让金凤在与香玲的合作中实现了人性的自我救赎,回归到自我及艺术本真,凸显了艺术美、人情美,从而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B(“以”表原因,因为。“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是武后“衔之”的原因,之间不需断开,排除A、D。“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是敬宗暗中指使的内容,之间不需要断,故排除A、C。)
11.(3分)A(本文属于庙号。)
12.(3分)B(“摸着他的肩膀”错,“颐”指“脸颊”。)
13.(1)(4分)假使他们就此削弱,而且将来不能再进犯,我们还想求得什么呢?我认为按兵不动保持信用为好。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给2分,“弱”“便”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母亲再到他家申述请求。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给2分,“幸”“申请”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②武昭仪成功被立为皇后。
评分建议: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参考译文:
长孙无忌字辅机,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当初,高祖率领义军渡过黄河时,长孙无忌到长春宫晋见高祖,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有功,官职做到比部郎中,封为上党县公。
太子李建成投毒暗害秦王,秦王中毒病重,全秦王府都感到凶险惊骇。才派长孙无忌暗中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商定计谋。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息了祸乱。秦王当了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左庶子。秦王登帝位后,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因为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
突厥的颉利可汗与唐朝结盟后发生了政治动乱,众将领请求趁机征讨。长孙无忌说:“现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突厥进犯,才能还击。假使他们就此削弱,而且将来不能再进犯,我们还想求得什么呢?我认为按兵不动保持信用为好。”太宗说:“好。”但后来还是征伐了突厥。
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宗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还没有决定,在两仪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商议立太子的事,长孙无忌说:“谨奉诏命,持异议者斩!”于是就决定了。太宗委任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的职位就是从这时才有的。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长孙无忌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脸,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激动得气息哽咽说不出话。第二天,与褚遂良进宫接受诏书。过了一会,就逝世了。当时在离宫,皇太子李治极度悲哀,长孙无忌说:“刚逝世的皇帝把朝廷、国家交给殿下,应该迅速登位。”为保守太宗逝世的秘密,暂不发表讣告,请太宗的灵车回到皇宫。
太子登皇帝位,这就是高宗。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坚持说不行。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母亲再到他家申述请求。许敬宗多次劝说他,长孙无忌都严词厉色拒绝了。高宗后来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说明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是一定要立她的原因。长孙无忌多次劝谏无效,就说:“先帝把您托付给遂良,希望陛下听听他的意见。”褚遂良极力说不行,高宗仍然不听。
武昭仪立为皇后以后,因为长孙无忌接受了赏赐却不帮助自己,怀恨在心。许敬宗猜到武后的心思,暗中指使洛阳人李奉节向高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与侍中辛茂将办理此案,教他编造长孙无忌谋反的情由。高宗震惊地说:“怕是奸邪的人挑拨离间,大概不是这样。”许敬宗陈述说:“谋反的迹象已暴露了,陛下心软,不是国家的福气。”高宗始终没有对质审问长孙无忌。于是下令削去官爵封地,给予扬州都督一品官的俸禄流放到黔州。几个月后,长孙无忌上吊自缢。从此后政权被武氏家族夺去,唐朝差点亡国。
高宗上元元年,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让他的孙子长孙无翼继承封爵。文宗李昂开成三年,下诏书说:“阅读本朝史料,每当读到有关太尉长孙无忌的事情,总是掩卷叹息。”
 
15.(3分)D(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推荐自己)
16.(6分)
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1)的仰慕(1);
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1)的赞许(1);
通过写赠诗,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1)和建功的渴望(1)。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3)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3分)C(都运用了借代手法。A比喻、拟人;B拟人;D夸张。)
19.(3分)B(B和“玉石之国”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引用;D表示否定。)
20.(3分)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评分建议:改正一处得1分,改正两处得3分;如有其他答案,若修改正确,亦可给分。
21.(6分)①故人们称之为稀土;②稀土无处不在;③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①名称由来;②广泛应用;③种类区分。
评分建议: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两处得3分,答对三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略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1年福建漳州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