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二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赣县三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强化训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33.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西省赣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强化训练试题

做题人:语文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二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崇尚“王道”政治,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民心向背关系到政权的稳定。然而,“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却受帝王们的全面抵制。
D.孟子认为“霸道”就是“以力服人”,其结果是“非心服”,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王道”与“霸道”的对比分析,清晰地阐释了“王道”政治的内涵。
B.文章从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孟子的政治理想,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前一个方面。
C.“民本”与“君本”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政治思想,朱元璋命令删节《孟子》为此提供了例证。
D.司马迁评价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论述了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的望而生畏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而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B.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C.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D.子兴嗣/弱冠为侍中/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文中指刘备。蜀国是刘备建立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仕时是刘禅在位,所以他在该书中称刘备为先主。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
C.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现在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
D.弱冠,泛指男子十八左右的年纪。十八岁体犹未壮,所以说“弱”;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所以说“冠”。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心存旧情,竭忠尽义。他身陷曹营时,即便受到曹公赏识和厚待,也仍然不忘先主主旧情,不忘跟先主同生共死的誓言,最终奔袁绍军中寻找先主。
B.关羽知恩图报,淡泊钱财。他为了报答曹公的厚遇,而主动请缨,解了白马之围。他离开时,把曹公所有的赏赐封存起来留下,还留了一封辞行信。
C.关公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他曾于千军万马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也曾于樊城斩杀曹公的将军庞德,曹公为避其锋锐,甚至想迁离许都。
D.关羽意志坚强,定力卓绝。他曾经被流箭射中,箭穿透了左臂,毒入骨头,割肉刮毒时,他跟没事人一样,跟将士们饮酒聊天,谈笑自如。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2)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舟中读元九诗①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 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 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 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9. 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9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走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现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 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验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0.依改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年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行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