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二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黑龙江嫩江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5.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黑龙江嫩江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是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对“知人论世”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知人论世”的概念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它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其写作动机等信息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是传统诗歌鉴赏方法,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方法。
D.“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论题“知人论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顺序逐层分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B.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重点阐述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作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极具说服力。
C.文中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论证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背景简介以及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作者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和朱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读陶渊明的诗,得出陶渊明本是一个愤世嫉俗、豪放的人。
B.要想准确理解诗作,就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而不是对作者的作品随意取舍。
C.如果不了解诗人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运用“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诗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地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他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来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轻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嵜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哪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
(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5.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寢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教,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契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B.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C.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D.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五季,即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B. 仁宗,是北宋皇帝赵祯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C. 左迁,指降职。古代的降职还可以称“擢”“谪”“贬”“黜”。
D. 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9.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阳修聪敏过人,并且胸有大志。读书过目不忘,得到韩愈遗稿后,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决心要追赶韩愈,和他并驾齐驱。
B. 欧阳修为人正直,向来不谋私利。他因为支持范仲淹,写信谴责司若讷导致被贬官。后范仲淹欲聘请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却拒绝了他,并未就任。
C. 欧阳修恳切率直,深得皇帝信任。因他敢于说话,皇帝曾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欧阳修任河北都转运使跟皇帝告别时,皇帝还鼓励他越职给自己进言。
D. 欧阳修敢于建言,屡遭邪党迫害。因力挺杜衍等人,邪党网罗他的罪名,使他被贬滁州。欧阳修复职龙图阁直学士后,又遭陷害,被贬为同州知州。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2)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1. 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 “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 “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 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12.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在家的日子是快乐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自斟自酌,享受室内之乐。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4)《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也有相似的句子“          ,          ”。
(四)文言知识单选题(本题共4小题,12分)
14.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B.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C.会有四方之事 会:恰逢
D.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甫:愉快
15.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耕植不足以自给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 园日涉以成趣 D.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1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 奚惆怅而独悲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7.从句式角度看,与“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怀帝阍而不见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乐夫天命复奚疑 D.复驾言兮焉求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____________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____________地自由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和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____________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盈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__________。
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碧波荡漾    不远千里    遮天蔽日    不绝如缕
B.碧波荡漾    天马行空    铺天盖地    不绝如缕
C.烟波浩渺    天马行空    遮天蔽日    不绝于耳
D.烟波浩渺    不远千里    铺天盖地    不绝于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有一大片,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B.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C.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有一片大森林莽莽苍苍,也有道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D.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大森林有一片莽莽苍苍,一道清澈的溪流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B.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C.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壮观的场面,真应得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1. 下面是“丹枫”与“江南春”的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
加以修改。(5分)
丹枫:求职材料收到,你的条件符合贵公司职位要求,人事部近期会有答复。
江南春:答复时间可方便透露?我不会傻等。
丹枫:估计时间不会太久。三天后得不到答复,你再电话联系。
江南春:那我就不揣冒昧了,到时我打电话垂询,烦多多美言!
丹枫:你条件不错,我会鼎力相助的,希望能前来高就。
江南春:谢谢你的鼓励与帮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青年自问:“怎样面对人生?”他苦思冥想后,竟然从自家房子里悟到了所有答案!
①屋顶说:要高瞻远瞩。②空调说:要保持冷静。③时钟说:要珍惜光阴。
④日历说:要与时俱进。⑤钱包说:要居安思危。⑥镜子说:要自我反省。
⑦台灯说:要照亮别人。⑧墙壁说:要面壁思过。⑨大床说:要敢于梦想。
⑩窗户说:要拓宽视野。⑪地板说:要脚踏实地。⑫楼梯说:要步步为营。
⑬马桶说:要懂得放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