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七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多校联考含解析)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541.86 KB         整理时间:2023-11-14
文件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养评价(二)七年级历史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若以“北京地区原始人群”为主题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你认为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
A. 记载北京地区历史的著作 B.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
C. 近现代学者们的研究论述 D. 关于北京地区的古史传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以“北京地区原始人群”为题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应该是第一手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是第一手资料。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B项正确。ACD项经过了人类的加工或无法直接考证,是第二手资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3.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祖先、给祖先扫墓日子。每到这一天,海内外的许多华人来到陕西黄帝陵谒陵祭拜,这是因为
A. 黄帝教会人们建筑房屋,制作衣裳和舟车等 B.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C. 黄帝、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形成为华夏族 D. 黄帝和炎帝有很多发明创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形成为华夏族,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故C正确;黄帝和炎帝有很多发明创造,黄帝教会人们建筑房屋、制作衣裳和舟车等,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这些都是黄帝和炎帝的事迹,不是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故ABD错误。
4. 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作物有粟(世界最早种植),鱼,肉,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B项正确;A项是河姆渡人的农作物,C项是商代文字,D项是青铜器代表,排除。选B项。
5.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下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该文物铸造于( )

A. 西周 B. 夏朝 C. 商朝 D. 战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该文物铸造于商朝,C项正确;司母戊鼎与西周、夏朝、战国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A. 出现原始农业 B. 进入青铜时代
C. 实行分封制度 D. 掌握冶铁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粟……谷……”可知,这是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故A符合题意;夏商周是青铜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掌握了冶铁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下列工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距今一万年前;②青铜农具是夏商周时期;③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距今一万年以前;④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选择B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分析】
【点睛】
9.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朝政腐败百姓反抗 D. 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周王拒绝诸侯国国君的请求,诸侯国自立为武王这说明周王的地位下降或者受到挑战,D项正确;楚国是东周的诸侯国,不存在民族矛盾尖锐一说,排除A项;诸侯国要求提升爵位等级,不是要世袭王位,被拒绝自立为王是要摆脱周王统治,也与王位世袭制度消亡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朝政腐败和百姓反抗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0. 许多成语源于历史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社会经济发展 B. 周王室地位下降
C. 变法改革盛行 D. 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退避三舍与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有关,卧薪尝胆与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有关,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赵、魏之间的战争,纸上谈兵战国时期的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有关,所以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D项正确;这些成语都和诸侯之间的战争有关,没有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周王室地位下降、变法改革,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历史发展显示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三家分晋 B. 盘庚迁殷 C. 长平之战 D. 商鞅变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和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秦孝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因此最能体现题干中这一观点,D项正确;三家分晋导致昔日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盘庚迁殷有利于商朝统治的稳定,但当时并不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也不是彻底改变国家,排除B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不能证明国家的彻底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 盘庚迁殷 B. 商鞅变法 C. 尊王攘夷 D. 百家争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盘庚迁殷是在商朝,排除A项;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在东周初年,楚国还是一个自称‘蛮夷’不为周天子承认的江汉小国。……到了三楚雄师挥戈北上,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终于在春秋时期完成一代霸业。”“完成一代霸业”的是(  )
A. 楚文王 B. 楚成王 C. 楚庄王 D. 楚怀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挥戈北伐”“问鼎中原”“在春秋时期完成一代霸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曾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曾询问周王室九鼎的大小、轻重,表现了称霸的野心,故选C;楚文王和楚成王父子时期,楚国尚未问鼎中原,完成霸业,故排除AB;楚怀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故排除D。
14.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 弘扬社会正气 B. 寻求国家治理方案
C. 塑造理想人格 D. 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百家争鸣中,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虽主张不同,但均是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国家的方案,故B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成功便成仁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 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B.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是从商朝开始的,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6.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全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C. 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使我国进入鼎盛时期
D. 巩固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夏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
17.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尽灭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D.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字体写告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例如统一 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等等,由此可知,此时期的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相同,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8.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关于秦朝的电视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A项正确;《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排除B项;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排除C项;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属于艺术作品,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9.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 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儒家的“仁政”思想
C.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墨家的“非攻”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材料体现思想是“无为而治”,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故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仁政”,故排除B项;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故排除D项。故选C。
2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A不符合题意;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B不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神农氏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答案】(1)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名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轩辕”“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人文初祖。
【小问2详解】
“战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小问3详解】
“制度”,依据材料二信息“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得出:禅让制。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哪一远古人类?他们都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材料二:

(2)图一是什么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图二房屋样式的名称叫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一和图二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22. 元谋人,北京人;打制石器
23. 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4. 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
【解析】
小问1详解】
远古人类:根据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根据“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生产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期,使用打制石器。
【小问2详解】
居民: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名称: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二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是半坡居民居住的。
【小问3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图一和图二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他们的 房屋样式是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决定的。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中国历史大事典》
材料三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根据材料一,写出当时首领继承方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的制度以及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答案】(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制度:分封制。原因: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拱卫周王室。
(3)制度: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我国古代社会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说明当时的首领继承方式发生的变化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小问2详解】
制度、原因:据材料二“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可知,西周在政治上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是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
【小问3详解】
制度:材料一“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度;
特点:依据材料可知出该制度的特点是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安徽省宿州市
  • 2023年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含
  •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含
  •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安徽省池州市部分学校
  • 2022-2023学年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学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