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二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07 MB         整理时间:2021-05-05
文件简介:
2021届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类似人文主义的思潮,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教育’、‘文化’和‘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这一评论提及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 D.构建官僚政治
3.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 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 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4.“士”原本是最低等级的贵族,受过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这种变化反映出
A.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 B.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
C.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D.宗法制得到不断强化
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是
A.天下共主,众星捧月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大兴教化,圣贤治国 D.分化事权,加强监督
6.下图是汉代画像石《梁节姑姊》,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注:梁节姑姊,战国时魏国妇人,因家中发生火灾,其进入火场本欲救兄弟之子,却误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跳入火海以示其诚意)
A.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B.雕塑水平的高超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重义的价值取向
7.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候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 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8.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 B.荀子和朱熹
C.董仲舒和顾炎武 D.董仲舒和朱熹
9.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说明南宋时期
A.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 B.大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理学思想主导了商业经营 D.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10.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唐代古文运动旨在
A.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B.实现文学的世俗化
C.推广新型文学体裁 D.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11.朱熹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据此可知,朱熹
A.强调求理方式的主观性 B.主张“格物致知”
C.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强调“知行合一”
12.北宋儒家学者范祖禹赞扬宋仁宗,认为他“其事有五:‘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该观点反映了北宋儒学
A.具有神化君权色彩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继承孟子“仁政”学说
13.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宋明理学源于佛教 B.佛学冲击儒学主流地位
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
14.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15.《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君臣关系平等 B.恢复官僚政治 C.限制君主权力 D.改革选官制度
16.据统计,元朝王祯的《农书》在广泛引经史、农书、本草后,提出了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农桑辑要》系统总结研究了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发展了精耕细作和养蚕技术的一些内容;清朝农书《钦定授时通考》征引文献3000多条,突出“敬授民时”的重要性。据此可知,这些农书
A.表明封建政府都重视编撰农业书籍 B.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C.具有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呈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概貌
17.宋代出现了经过严格校勘的“善本”。校勘人员往往是博通之才,要遵守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刻版、纸张、字体、版式、装帧上,宋版书都有独树一帜的创造,因而后世收藏界有“一叶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这说明了宋代
A.市井文化的空前繁荣 B.理学家重新诠释儒家经典
C.精致典雅的士人文化 D.活字印刷品存在数量稀少
18.从西晋开始,中国历代法律都禁止民间非法编造印刷历法,禁止私自学习观测天文和按照天象预测吉凶的方法,禁止私藏天文图书和观测天文的仪器。这些规定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C.意在确保儒学独尊的地位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A.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 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
C.绘面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 D.地方豪强主导艺术审美
2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书法名家的作品。该书法作品的字体

A.笔画圆匀且富于图案美 B.体现了作者最高的书法艺术成就
C.既清晰工整又飞洒活泼 D.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21.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22.“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可以用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坊市制度被打破 B.话本和散曲
C.风俗画和文人画 D.元曲和京剧
23.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明代中后期,戏曲的流行是因为
A.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B.京剧等戏曲元素的广泛传播
C.社会等级观念的日益淡化 D.官府以教化百姓的主要手段
24.1867年,京剧入沪。到1911年,上海正式的营业性戏园有120家,造就了“大小戏园开满路,笙歌夜夜似元宵”的剧坛盛况,为京剧专设的戏园、茶园等娱乐空间也竞相开放,戏曲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私宅迅速走向了普通的市民大众,这表明当时
A.新剧种京剧最早在上海产生 B.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走向了成熟
C.上海成为全国戏曲活动中心 D.上海地区戏剧受众群体出现变化
(Ⅱ卷)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反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三十多粒供药用的桃仁和郁李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等一批医药著作。成书于战国、托名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古代讲究整体性、辩证性的医学理论基础。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作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植物类药252种,动物类药67种,矿物类药46种,凡365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所记载的药效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正确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颜真卿(708—785年),开元年间进士。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由于准备充分,应对灵活,当河朔一带全部沦陷之时,唯独平原郡防守完备。唐代宗即位后,颜真卿上书皇帝,希望代宗“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言辞激切,声震朝野。颜真卿因为忠直,先后受到宦官李辅国和一些权臣的打压,一再被贬。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唐德宗命颜真卿到许州安抚李希烈。面对李希烈的各种威逼利诱而不为所动,最终被害,时年77岁。颜真卿在书法上造诣深厚,并广泛吸收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人书法的精华,时人称之为“得王羲之之筋骨心肺”。有《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等作品传世,其独创的“颜体”书法被后人称之为“中正之笔”。
——摘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真卿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体”享有崇高地位的原因。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