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综合论文

思政论文:对《文化与生活》第四单元的思考

时间:2023-10-15 10:55:24  来源:  作者:

《文化与生活》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它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凸显素质教育,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该模块并不像经济、政治、哲学那样可以皈依于学界公认的某一学科背景这一脱离人们普遍编写教材的逻辑思路,该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尤其是在第四单元的设置上,更是被冠之以“文件化”“政治化”等恶名,认为该单元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素质化”、“生活化”的基本轨道。针对这一争论,笔者试图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一下几点思考。
一、第四单元是前三个单元逻辑展开的必然归宿
正如学界所指出的,《文化与生活》模块不可以塑造“文化学”的学科体系,这正是该模块课程的一个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某块在设置上并不具有应有的、内在合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教材体系及其建构方式,恰恰相反,撇开了学科背景的条条框框而从整体上建构全新的教材体系是该模块的一大创意。从整体上看,教材框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讲述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第一单元讲“文化是什么”,依据唯物史观界定本教材所使用的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阐述文化对于人类实践活动即经济和政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文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成长的重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第二单元讲“文化如何发展”,阐述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依据文化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性,阐述了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这一文化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有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为如何开展当前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单元讲“怎么看待中华文化”,通过第二单元的理论分析必然得出以下结论必须对我国的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如何看待中华悠久的文化遗产,教材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阐明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我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第四单元讲“怎样开展文化建设”,依据现实生活凸显的文化问题为切入点,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着重阐明了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第四单元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教材从一开始就反对把人类社会什么现象、什么问题都归结为、归因于文化,明确指出经济、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关注的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所聚焦的就是如何抚慰人的心灵世界,所谓的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教材的这一定位依据的正是党的基本纲领对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如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党的基本纲领是指出:“建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在第四单元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说明,而由这些理论知识所诠释的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领学生道德升华的德育任务也都是在第四单元进行渗透,由此可见第四单元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质。
三、第四单元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如何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为此,相比较以前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旨在凸显素质教育,回归人文关怀的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等基本理念。相比较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体系,第四单元的知识体系更加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表现在:首先,第四单元主要讲述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与时俱进的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其次,第四单元在专题设置、素材选取、教材编排上更加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采取了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等方式呈现了相关观点的提取、探究的开展、辨点的延伸等相关理论知识,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结合了现实生活诸多关切。再者,第四单元的教学过程,以“选择”为开始、以“先进”为承接、以“发展”为结尾,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化领域的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并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面对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又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正面引导价值。
四、第四单元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原则
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教学原则,这是直接指导教学进行新课程教学的钥匙,对教学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追求新课改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第四单元本身就是以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实践为背景,其所提出并建构的理论观点本身就是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性的开展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结合时事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一原则要求。同时,第四单元所选取的诸多教学元素,如文化生活素描、观点的碰撞、问题的设置、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建设成果、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形式等都是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都是学生在现实的文化生活中碰到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同时也必须做出选择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乐于提问、勇于辩论、善于总结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走进文化生活这一课中,笔者就融合了电视视频、文艺节目、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中以德育为主题将教学课与班会课相结合开展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可见,第四单元尽管在知识体系上“政策味浓”,可同时也是“生活味重”,只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和积极性,第四单元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前三个单元,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