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综合论文

略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现代化教育技术之运用

时间:2022-04-14 08:56:00  来源:  作者:

关键字:化学教学、理论、实验、计算机教学技术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上的革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以大量的视听,动漫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开辟了现代化教学的新天地。
随着我市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上的革新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乏味状态,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开辟了现代化教学的新天地。教师通过计算机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以大量的视听,动漫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化学教学要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结合,就要考虑如何使化学理论教学、化学实验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和谐的统一起来。下面就作者的一些想法做一小结,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使有些化学的知识清晰的投放到大屏幕上,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 ,充分调动声音、颜色、动画、模型等 ,导演一幕幕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的生动画面, 使抽象的理论,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如一些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等。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整个实验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新概念的建立对与思维还不完善的初中生来说很困难。以往是一遍遍的口说手比划的。肉眼无法看到,语言又难于解释清楚,很费劲,也抽象。如今利用图形、动画、音效等各种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生动地模拟和再现物质微观的结构、状态和变化过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通过电脑控制各种媒体技术,把书本上、语言上难于表达理解的内容直观化,使学生从中间接地获得准确的感性知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如讲NaCl的形成过程,将NaCl分子中的Na原子比喻成一个男孩,而将Cl原子比喻成一个女孩,他们各拿出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人排除隔阂将手真诚地握在了一起,此时配背景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将共价键形成的本质一语道破,教学的难点无形中就被攻克了,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不可能代替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加强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