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政治教案 > 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案
文件名称: 2022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44 MB         整理时间:2022-12-06
文件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备课
[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形成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走进社会生活,既有现实的社会生活,也有网络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改变着世界,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了新的网民。互联网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状况,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网络的利和弊,学会自我保护,做网络的主人。同时,使学生懂得遵守网络规则,包括遵守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担负起建设文明、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传播网络正能量。本单元为后面三个单元起了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作用。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3.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课程内容要求
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①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2.法治教育: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原因;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践行亲社会行为的要求;网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知识结构]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能力目标 培养关心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快乐的星期日(见课件)
通过图片设置情境:通过主人公一天的见闻,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了解社会生活,探究我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板书),导入新课。
方式二:互动导入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你都与哪些人打交道?你当时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如何看待你与社会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3.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4.你在社会上扮演了哪些社会身份?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板书)
活动一:快乐的星期日
多媒体展示清洁工、升国旗、晨练、菜市场、科技馆、博物馆的相关图片。
1.提问:丽丽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参考答案:观看升旗仪式、参加晨练、到菜市场,参观科技馆、博物馆。
2.提问:假如你是丽丽,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1)清洁工的兢兢业业。
(2)国旗、国歌的庄严。
(3)空气的清新、环保的重要。
(4)市场经济的繁荣。
(5)科技的力量。
(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7)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程 探究(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板书)
活动二:走在城市的街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切身体会)
1.提问:通过一天的见闻,你对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提问:一天中丽丽分别扮演了哪些社会身份?
参考答案:行人、中国公民、观众、子女、志愿者……
3.提问:这些社会身份是如何确定的?
参考答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充实的星期天,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教师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能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能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因此,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我与社会
课堂
练习 1.小林利用暑假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虽然很累,却很有成就感。小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B )
A.学校学习 B.社会实践 C.体力劳动 D.休闲娱乐
2.中学生小明针对社区附近出现小摊贩这一问题做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反映给了当地政府。小明的做法告诉我们 ( A )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3.“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舅、姑姑、老师、同学、邻居、伙伴、父母的同事、老师的老师等等。这表明( B )
A.我们的生活不幸福,因为人情关系太复杂 B.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C.我们要经常请客 D.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中
4.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分别是什么活动?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2)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1)①图片一:参观工厂;图片二:参加农村劳动;图片三:接受法治教育;图片四:参加集体活动。②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学
反思 示例: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质疑,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三维目标;课堂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另外,学生从所给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能力目标 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知识目标 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积极践行亲社会行为的要求。
重点
难点 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践行亲社会行为的要求。
难点: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图片导入:我的成长(见课件)
通过图片设置情境:通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在社会课堂中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导入本节内容。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板书),导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
运用本课时导语案例导入,设问: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板书),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在社会的课堂中成长你得到了哪些人的关心、帮助?
2.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
3.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4.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板书)
(小时候)多媒体展示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期间的相关图片。
1.提问:小时候的你是如何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参考答案: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2.提问:你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和关心?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父母、老师、医生、警察、工人……
教师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程 探究(二)养成亲社会行为(长大后)(板书)
多媒体展示长大后的我参加大手牵小手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学雷锋帮助他人、关爱艾滋孤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义务献血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切身体会哪些是亲社会行为。
提问:长大后,你是如何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参加大手牵小手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学雷锋帮助他人、关爱艾滋孤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义务献血关爱生命……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三)震撼!
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悬崖边上的最小学校;贵州:乡村教师意外断臂坚持执教十三年。(让学生切身体会、升华)
提问:你震撼了吗?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向全班学生发出倡议:关爱留守儿童(见备课素材)。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
课堂
练习 1.“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国庆期间, 深圳多所中小学录制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深情“表白”。这首歌曲告诉我们( B )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个人 
③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图片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D )

3.万天明是重庆市北碚区碚城义工协会志愿者。他多次组织志愿者进行献血志愿服务,开展关爱孤老活动,并组织参加清洁缙云山健身梯、清洁嘉陵江白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万天明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小时。2020年8月他被评为“重庆好人”。万天明的行为( C )
①是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②启迪我们帮助他人比学习更重要
③体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 ④诠释了无私奉献和关爱他人的真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A )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②脱离课堂,对个人成长没有意义
③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④关心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教学
反思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能力目标 能辩证地认识网络,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知道网络对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了解网络的弊端。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网络的作用。
难点:正确使用网络。
教法
学法 自主学习、案例教学、创设情境、设疑讨论等。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图片导入(见课件)
出示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及2020年3月26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有关图片。由此设问我们了解国际国内时事以及生活等各方面信息最为快捷的方法是什么?导入新课。
方式二:问题导入
大家知道什么是网络阅读吗?(见文字素材)你有网络阅读的习惯吗?网络还带给我们什么好处,你能说说吗?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网络有哪些积极作用?
2.网络有哪些消极作用?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出示图片(见课件),让学生畅所欲言。
提问:这张图片中的图标你认识哪些?有哪些是你经常使用的?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出示有关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图片。
提问:你的家人有网购习惯吗?你怎样看待网购与实体购物?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生总结:网络购物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也让一部分人开拓了新的行业。但是网络购物时也要提高辨别意识和警惕意识。
3.出示图片(见课件)
提问:你还知道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生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程 探究(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以教师讲解为主。详见文字素材。
结论: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课件出示:《爸爸去哪儿》《余罪》海报。简单介绍动画电影《花木兰》。
提问:这些节目你看了吗?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看的?为什么电视上没有?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总结。
参考答案: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3.课件出示:2019年和2020年两会相关图片及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相关内容。
提问:这些内容让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参考答案: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究(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1.案例一详见课件,案例二见课本14页探究与分享。
提问:(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参考答案:(1)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的稳定。
(2)①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与网络谣言的发布作斗争。
②作为公民,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不轻信网络谣言,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④作为青少年的受害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案例一、二详见课件,案例三见课本16页探究与分享。
提问:(1)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吗?
(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1)有。
(2)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拓展空间。新闻媒体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要求学生认识新闻媒体的利与弊,不要求形成固定答案。)
教师小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犹如看风景的角度,所处位置的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有区别。对于网络,我们要全面看待,做到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弊端。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

课堂
练习 1.小清暑假要去上海旅行,他在网上订购了车票,并通过搜索引擎查到了好几条攻略。还在网上认识了一名上海的网友,给他介绍了交通食宿等方面的问题。后来,小清的上海之行非常顺利。这说明了( A )
A.合理使用网络,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B.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网络信息无限,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网络信息 D.网络的信息是虚拟的
2.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跨境电商正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超万家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提质增效,跨境电商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首选和外贸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这说明( A )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物资的流动 
③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C )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弊大于利
B.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只会使学习成绩下降
C.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D.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远离电脑与网络
4.自从有了网络,中学生李强的进步可大了:他可以向网友请教不懂的物理问题;在英语聊天室同各地网友讨论、交流,提高英语水平;在作文讲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文章,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李强的网络经历告诉我们( B )
①网络为我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
②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对象
③网络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④网络学习将逐步取代学校教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内蒙古自治区的小宇及其家人为配合新冠肺炎检测,于2020年1月31日将家中11个人的身份证号、详细住址、手机号等信息提供给医院。但2月1日这些个人信息就在微信群中被疯狂转发,微信群中还不乏辱骂的言语,致使小宇一家非常气愤和不安。这表明( C )
①网络上出现了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③为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应该远离网络 ④个人信息被泄露,会对被侵权人造成困惑和伤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树立抑恶扬善,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提高媒介素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能力目标 提高在网络上识别网络谣言,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能力;培养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重点
难点 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法
学法 以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教学等。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见课件)
问题:1.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什么?2.网络怎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方式二:情境导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图片)
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信息节食”要求我们怎样做?
3.怎样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4.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出示图片(见课件),说一说内容。
提问:看这张图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总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2.结合课件图片及案例,认识网瘾。
大家充分了解了什么是网瘾以及网瘾的严重危害。那么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生总结: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出示图片(见课件)案例,展示网络谣言及危害。
提问:面对网络谣言,你会辨别真假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生总结: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知识拓展:辨别网络谣言的具体方法。(课件展示)
4.探究与分享(详见课件)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生总结: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知识拓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见课本P19“相关链接”)




程 探究(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1.通过课件图片,了解网络公益服务系列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表明校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3.知识补充《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教师小结:互联网是社会迅速发展演变而成的文明成果,同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与人们的各项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人们为它的到来而感到欣喜时,背后却隐藏着一丝丝的弊端。所以我们要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之风进入网络环境,严格遵从网络规则,遵守网上道德,做文明上网的好公民。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合理利用网络
课堂
练习 1.要想避免发生漫画(如图)中被骗的现象,我们应( D )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慎重选择 ②遵守网络规则,学会自我保护 
③网络具有虚拟性,拒绝使用网络 ④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需要增强防范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之时,湖北的顾某因编造“湖北人拒绝居家隔离在闵行区吴泾镇一小区跳楼”的谣言,于2020年2月12日被刑事拘留。这警示我们( C )
A.要远离网络,决不上网,也不开微博 B.上网要谨慎,不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
C.上网要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D.上网要恪守道德,不在网上发布信息
3.2020年12月8日,据成都高新公安分局通报,赵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一微信群内散布“成都卫健委: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封城可能”的谣言。赵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防疫工作相关规定,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这提醒网民要( D )
①严格执法,建设和谐网络环境 ②远离网络,以免自己上当受骗
③明辨是非,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遵纪守法,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聚焦新时代中国巨大发展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走红网络,观者无不为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所折服;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赤子心,人民二字重千钧”的《公仆之路》微视频,激发了公众的强烈情感共鸣……用此类微视频讲述新时代( D )
①是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有力举措 ②能够发挥网络优势向公众传递正能量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高扬主旋律 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
反思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