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4.50 KB         整理时间:2021-10-18
文件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从比喻、拟人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或“把……拟人化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讨人喜欢的样子。“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和“我们” 对它的喜爱。

二、对比手法的作用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1.读文章开头,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答:用对比手法。这样写更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温晴”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位于北方的济南的冬天的特殊性。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三、景物描写顺序及作用
【答题技巧】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等),回答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段,寻找有关空间、时间等的词语,从而判断文段的写作顺序。
【答题思路】文章是按照......的空间(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条理清晰地描写了景物的.....特征。
1.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同学们归纳第4段的写景特色。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写山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部分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还有雪的情韵。
四、如何写好写景散文?
1.抓住特征
2.安排顺序
3.运用修辞
4.情景交融
五、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呢?
答题基本格式为: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语言描写,反复
“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动词作用:
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跑” “爬”“扑”“捉”“跃”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七、仿写。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 , , ;(就像一幅山水画 洗去铅华 清新自然)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八、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说一说:这两段中除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正面描写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表现他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侧面描写,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九、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叙事中议论的作用
1.在文章开头做精要议论,起到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的作用。
2.在文章中间做精要议论,这种议论一般用于事情发展的转换衔接处,也称作夹叙夹议,主要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文章结尾作精要议论,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作用。
(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由“好人”引出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概括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牧羊人植树作铺垫。
(2)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文章结尾处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十、小说基本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或引子、尾声)
十一、插叙作用分析三步法
首先掌握插叙的作用主要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等。
其次要仔细阅读插叙的有关内容,分析出其作用;
最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插叙的作用。
例:
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本段插入牧羊人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牧羊人的身世及种树的原因,语言质朴、极富表现力,表现了牧羊人坚韧乐观的性格。

十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考查形式:
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常考内容。常见的命题类型有:①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②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③文中多次出现什么景物?有何作用?
3.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写出来……的景象)。②渲染……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在……时……的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④烘托人物……的形象。⑤暗示文章的中心。
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景物描写交代了悬崖的位置、特点、高度及周边环境,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十三、开头的作用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基调,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2)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

2.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答:第一句开篇即点题,总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三四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