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19.92 KB         整理时间:2022-12-07
文件简介: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及《红楼梦》写作艺术。
4.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交流,把握文章的情节,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1)
同学们,你们看看我出示的这幅连环画图片,猜猜是哪部名著的什么情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片段吗? 你知道其中的人物是谁吗?(出示课件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板书课题:25* 刘姥姥进大观园(出示课件3)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一)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曹雪芹(出示课件5、6)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南京,早年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北迁后家道衰落。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代表作《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他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家作品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谈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你们对这部作品了解吗?
预设:(出示课件6、7)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品以其内涵的丰厚和艺术的精湛成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3.背景资料
老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小说的背景是怎样的。
预设:刘姥姥共三次进贾府(出示课件8)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弄得家业萧条,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回到乡下。
(二)预习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9、10)

教师提示:注意“蓼溆”“纨”“锨”的读音。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1)
调停:安排处理。
麈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促狭:爱捉弄人。
筵席: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戗金:漆器工艺之一,在深色漆地上,镂划出纤细的花纹沟槽,槽内涂胶,上粘金箔,呈现金色花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2)
教师提示: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回答。注意,一般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的地点+干了什么事”格式来概括回答。
预设: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出了许多笑话。
2.读完课文,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3)
(学生归纳,教师提示。)
学生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
学生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
学生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3.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出示课件14)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题,可以在课本上勾画,然后思考回答。
学生: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笑”剧是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教师追问: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在文中找一找刘姥姥逗大家笑的过程中说了哪些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5)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在课本中勾画刘姥姥逗大家笑的过程中说的话,然后回答。
学生1: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学生2: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教师再问:这些话体现了刘姥姥怎样的特点?
学生3:她用“金”“银”来赞美贾府的器具,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 说使“不伏手”,化解了尴尬,增添了笑料。可见刘姥姥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教师:下面同学们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可以体现刘姥姥特点的语句。
学生勾画语句:(出示课件16)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师生分析:这句写出刘姥姥故意出丑让众人取笑,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学生勾画语句:(出示课件17)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学生分析:句中的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憨态可掬,突出了刘姥姥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学生勾画语句:(出示课件18)
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学生分析: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9)

师生归纳:可见刘姥姥是一个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表面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刘姥姥的在大观园言行,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没见过世面且又世故圆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几个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3.探究本文写作方法及《红楼梦》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及特点,那么文中涉及的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进一步探究文中其他人物。(出示课件20)
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出“笑”剧还写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又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赏析。(出示课件21)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课本勾画。)
(1)史湘云、薛姨妈
语句展示: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教师点拨:这两句是自然流露出她们两人的率真、爽朗
教师:上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史湘云、薛姨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林黛玉。
(2)林黛玉(出示课件22)
语句展示: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教师:可见,林黛玉在这里极力控制自己。
学生:可见,她含蓄而有教养、谨慎。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贾宝玉怎么样吧。
(3)宝玉(出示课件23)
语句展示: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教师点评:这句是自然流露。
学生分析:可以看出贾宝玉是天真、不乏孩子气。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贾母怎么样。
(4)贾母(出示课件24)
语句展示: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学生:这句也是自然流露。
师生分析:这句可见贾母仁慈、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教师:那么,王夫人呢?
(5)王夫人(出示课件25)
语句展示: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学生:王夫人明知这闹剧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
教师分析:可见王夫人不失雍容与尊贵。
教师:我们来看看惜春、探春。
(6)惜春(出示课件26)
语句展示: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教师分析:这句也是自然流露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娇气、孩子气。
(7)探春(出示课件27)
语句展示: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学生1分析:此处也是自然流露。
学生2分析:率真、爽朗。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看凤姐、鸳鸯两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8)凤姐、鸳鸯(出示课件28)
语句展示: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师生分析:可见,两人笑而不露,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
教师总结: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笑”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体质,也“笑”出了曹雪芹才子的大手笔。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怔”?(出示课件29)
教师:同学们,默读本文,思考分析本题。
预设:“发怔”这一神态的细节描写得尤为传神,一方面写出了刘姥姥的语言及鼓着腮不语的神态出乎大家的意料,瞬间寂静,又与众人大笑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2.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出示课件30)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两次写到。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教师补充: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贾母在家族中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31)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学生1: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
教师追问:她们为什么不笑?
(学生讨论,然后抢答。)
学生2:为讨贾母的欢心和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不能笑场。
学生3:二人“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戏弄人且开心而不露声色,可见非等闲之辈。
4.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是作者的遗漏吗?为什么?(出示课件32)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去分析回答。
学生1:宝钗在场而没有写。
教师追问:这是作者的遗漏吗?
学生1:不是。
教师追问: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
学生1: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学生2:迎春在场而没有写。因为迎春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出示课件33)
学生3: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出示课件33)
教师总结: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出示课件33)
5.你觉得这段关于“笑”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4)
(师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分析。)
教师点拨: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浮雕出来”,“使人感到充满了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内容”。
学生: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笑中有无耻,有不恭,有怨艾,有文章!可以说,这个笑的细节,是贾府,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6.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35)
教师: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分析回答。
学生1:因为凤姐、鸳鸯等人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
学生2: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
教师补充: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7.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你写作文有怎样的启发?(出示课件36)
教师点拨:这个问题是要我们思考这部作品的写作艺术,即用什么手法来行文的。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
预设1: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预设2: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四、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37)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记述了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贾府的衣、食、住、行、玩等细节,对贾府的享乐奢华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儿被救埋下了伏笔。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8)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的艺术性堪称典范。人物语言描写精彩,人物行为描写精细,人物形象刻画精微,这三点让文章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当中,注意借鉴,让自己的笔下也出现生动的人物和优美的景致。
3.我们一起明晰这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场面描写,精彩生动。(出示课件39)
本文运用精彩的场面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观园群笑图。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致地叙述、描绘和渲染,表现出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捉弄人的性格。
预设2:侧面描写,以小见大。(出示课件40)
刘姥姥是本文的主角,作者通过对她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大观园的景象。文章开头就借刘姥姥对各住处的描述展示了大观园的华贵与宏大,“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整齐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这些表述,既从侧面表现出了各处所主人的性格特点与身份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了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天壤之别。课文后面部分,刘姥姥的众多话语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表达了刘姥姥对封建统治阶级豪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的叹息。整篇文章,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暗示了贾府没落的必然性。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42-45)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阅读《红楼梦》选段,增加对书中人物的了解。(出示课件46-47)
七、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48)
1.读一读《红楼梦》中与刘姥姥有关的其他回目,说说刘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些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41)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宝玉、黛玉、凤姐等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知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原著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理解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全书中的作用。此外,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难以解读全文的深刻内涵。
【课后预习】
1.预习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熟悉本课内容,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 刘姥姥进大观园ppt课件
  • 《刘姥姥进大观园》知识点
  • 2021部编版九上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
  • 九年级语文上册24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