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下数学教案
文件名称: 第1课时 实数的概念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775.72 KB         整理时间:2024-04-06
文件简介:
第1课时 实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题 实数的概念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2.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会把实数进行分类.
3.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运用.
4.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2.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会把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运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复习回顾,问题引入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有理数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为学习实数做铺垫. 【回顾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下面这两个问题:
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

什么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有哪些形式?
答: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学建议】
教师指定学生代表作答.
活动二:问题引入,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有理数的形式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将数系扩充至实数,达到整体认识,形成知识迁移. 探究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教材P53探究)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请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答:我们发现,上面的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问题1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吗?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如果把整数看成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那么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即可以化为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教学建议】
学生交流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归纳、订正.先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再经过类比学习的方法引入无理数的概念,体会两者之间的区别,最后给出实数的概念,层层设问,发展学生的自学意识.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无理数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深化扩展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问题2我们学过的所有数都能化成这种形式吗?若不能,请举例说明.
答:不能.如,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概念引入: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的形式有:①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②π及含π的式子,如π,2+π等;③结构特殊且不循环的小数,如1.01001000100001…(相邻的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概念引入: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问题3仿照有理数的分类,你能对实数进行分类吗?

【对应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正实数和负实数统称为实数
B.正数、0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C.带根号的数和分数统称为实数
D.无理数和有理数统称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中:


探究点2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
(1)(教材P54探究)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 注意强调:无限小数既可能是有理数,也可能是无理数,因为无限小数有无限循环和无限不循环两种形式.
实数分类时类比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尝试分类,体会无理数的特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和分类思想.分类原则是不重不漏,且有时分类的数会同时属于多个集合,此时更应注意不要漏写.


【教学建议】
学生在讨论合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并对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答:从图中可以看出,O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点O′对应的数是π.
(2)如图,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就表示-.为什么?

答:在学习算术平方根的估算时,我们知道,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剪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因此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所以以原点为圆心,以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两个交点分别表示数,-.
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总结:当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与规定有理数的大小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对应训练】
1.教材P56练习第1题.
2.如图,面积为5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数轴上,且点A表示的数为1,若点E在数轴上(点E在点A左侧),且AD=AE,则点E所表示的数为( D )
A.
B.-
C.--1
D.-+1

探究点3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思考(教材P54思考)
(1)的相反数是-,-π的相反数是π,0的相反数是0;
(2)||=,|-π|=π,|0|=0.
你能得出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吗?
相反数的意义: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由上可知,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例1(教材P55例1)(1)分别写出-,π-3.14的相反数;
(2)指出-,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3)求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解:(1)因为-(-)=,-(π-3.14)=3.14-π,
所以,-,π-3.14的相反数分别为,3.14-π.
(2)因为-()=-,-(-1)=1-,
所以,-,1-分别是,-1的相反数.
(3)因为== -4,所以|| = |-4| = 4.
(4)因为||=,|-|=,所以绝对值为的数是3或-.
【对应训练】
1~2.教材P56练习第2~3题.
3.填表:
注意使学生感受在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实数才是.


【教学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类比得出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教师只需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讨论交流,发展学生认知的类比迁移能力.应使学生明确,在数的范围扩充至实数后,数的绝对值的最小值依然是0,因为绝对值都是非负实数.
活动三:重点突破,综合探究
设计意图
强化巩固对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解决综合类型题目. 例2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5.1,则A,B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 C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对应训练】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且a,b满足|a+3|+(b-6)2=0.
(1)点A表示的数为 -3,点B表示的数为6;
(2)若点C表示的数的绝对值为,求点C到点B的距离.

解:若点C表示的数的绝对值为,则点C表示的数为或-2,
当点C表示的数为时,点C到点B的距离为6-;
当点C表示的数为-时,点C到点B的距离为6+. 【教学建议】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作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描点,有助于厘清思路.此类题目较好地将知识进行了综合,并有一定的拓展,能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实数?实数怎么分类?数轴上的点与什么数是一一对应的?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57习题6.3第1,2,3,7,9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实数的有关概念和实数的分类,把我们所学过的数在有理数的基础上扩充到实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并指出求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有理数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同时要注意两个地方:一是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如;二是形如,等之类的含有π的数不是分数,而是无理数.



1.实数分类的注意事项:对实数分类时,应先对某些数进行化简,然后根据最后结果进行分类.例如,=5,它既是整数,也是自然数,更是有理数,应根据其性质将它填入符合的集合里,可能会同属于多个集合,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另外,填入集合的数必须是原数,即,而不是化简后得到的5.
2.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

解题时注意:①关于数轴原点对称即为求该数的相反数;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求两点所表示的实数的差的绝对值.
例 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求点C所表示的实数.


分析:首先结合数轴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度,然后利用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出点C所表示的实数.
解:因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所以点B到点A的距离为1+.则点C到点A的距离也为1+.设点C表示的实数为x,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1-x,
所以-1-x=1+,所以x=-2-.所以点C所表示的实数为-2-.

例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沿数轴向右爬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点A表示-2,设点B所表示的数为m.
(1)实数m的值是2-;
(2)求|m+1|+|m-1|的值;
(3)在数轴上还有C,D两点分别表示实数c和d,且有|2c+d|与互为相反数,求2c-3d的平方根.

解:(2)因为m=2-,则m+1>0,m-1<0,
所以|m+1|+|m-1|=m+1+1-m=2.
(3)因为|2c+d|与互为相反数,
所以|2c+d|+=0,所以|2c+d|=0,且=0,
所以c=-2,d=4,或c=2,d=-4.
①当c=-2,d=4时,2c-3d=-16,无平方根;
②当c=2,d=-4时,2c-3d=16,所以2c-3d的平方根为±4.
综上,2c-3d的平方根为±4.
例2如图①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体积为8.
(1)求出这个魔方的棱长;
(2)图①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CD,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其边长;
(3)把正方形ABCD放到数轴上,如图②,使得点A与表示-1的点重合,那么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

分析:(1)根据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直接求棱长即可;
(2)根据棱长,求出每个小立方体的棱长,进而可得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即阴影部分图形的边长,即可得解;
(3)用点A表示的数减去边长即可得解.
解:(1)设魔方的棱长为x,则x3=8,所以x=2.
(2)因为棱长为2,所以魔方的每个面的面积为22=4.
易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
所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第六章实数章末复习导学案
  • 第六章实数数学活动导学案
  •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导学案
  • 第1课时 实数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章末复习作业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微专题实数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作业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作业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实数的概念作业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随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实数的概念随堂练课件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